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27193537lvELhKRp45.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程芬:残健共融需要“软硬兼施”|聚焦无障碍奋进者

王晓慧 2024-3-27 21:29:50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3月26日,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公益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启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程芬表示,近两年,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内容越来越常见。无障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很多地方在优化残疾人设施空间和服务。这些优化不仅方便了残障人士,对老年人和其他群体也提供了便利。 去年,程芬的母亲腿部骨折,在陪老人去看病的过程中,程芬充分体会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带来的便利,也发现了一些尚未衔接的地方。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之下,无障碍基础设施相对容易落实,但是与之相关的管理服务和系统能力、公众意识等软件提升更有挑战。实现无障碍沟通和无障碍社会服务,需要配套的人才、技能,残健共融需要软硬兼施。”程芬说,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是我国在迎接老龄化和长寿时代要直面的问题。“老和残经常是伴随发生的,所以,近年来,我们的养老研究也开始关注残疾人领域的问题,无障碍设施也是我们工作范围内比较关注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老旧社区改造、养老院建设的标准方面,都非常强调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这一块的标准的落实。”程芬称。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能够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据记者了解,2019年至2023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约1亿人。

程芬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的挑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今,不管是公益、建筑、教育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力量正在交汇。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正在推进青少年公益素养教育,助残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该项目希望发挥教育的“涟漪效应”,通过孩子对残障议题的学习和倡导,去影响他们的家庭、学校以及身边更多的人。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其中一位项目专家带团队在上海发起了一个公益先锋营,学员是一群初中生,主要内容就是让初中生去学习跟认知障碍、智力障碍、身体障碍等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去倡导和传播。

让程芬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是餐厅老板,听孩子分享了刚学到的残障议题的内容后,这个妈妈开始筹划对餐馆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有需要的人就餐更方便,甚至表示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

“不要认为小举动就微不足道,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很多正向的影响,逐渐地、系统地优化我们周边的无障碍环境。”

在程芬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政策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但是在公众的、日常生活的层面,还有特别大的空间去建构,需要大家普遍参与,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共识和协作。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