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703241954493MYQnrfzW9.jpg

沈远:无墙 与墙的悖论

于娜 2017-3-24 19:50:33

沈远 《课堂作业》装置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建墙与拆墙是当下世界政治热点话题。旅法女艺术家沈远的展览“沈远:无墙”正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进行中,对其早年与新近的部分重要创作予以充分呈现。沈远认为,墙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是封闭、自我保护和拒绝他人的象征。当今世界,在家与家、园与园、族与族之间正在重新筑起高墙。“无墙”与“墙”永远在它的悖论中,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关注现实、关怀人性,都要拿出重新发明的态度来。

沈远是85美术运动中“厦门达达”的参与者之一,并参加了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幕,“墙”更是一个被人们从道义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上不断关注和讨论的重大问题。

恰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沈远探讨展览计划时,世界经历了如此的格局转变,沈远因此给展览命名“无墙”。此次展览将展出以装置艺术为主要形式的作品11件,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引起社会公众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华夏时报》:在装置作品中的铁丝网形成了一堵隔离墙,有什么特殊意义?

沈远:有关妇女、儿童和劳工的问题,是我20年来创作的主题,这次展览中的两件作品都有铁丝网,一件是贫富之间的隔阂,另一件是欧洲移民潮中国界之间的墙和铁丝网,国界之间的墙现在被重新提起。

我用纵向的铁丝网把作品之间做隔离,铁丝网也给作品带来多重意义。《课堂作业》反映的是制鞭炮的作坊,我收集了儿童的制鞭炮台,在装置作品中直接釆用了这些现成品,透过铁丝网看《课堂作业》表现了童工的被迫性。

《华夏时报》:女性的视角给你的作品带来了什么?

沈远:在印度,妇女每年将一年来蓄长的头发剃光,年复一年始而往复,仅是宗教的奉献。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商机,妇女们成为了他们制假发的女工。她们头发质量很好,有“黑钻石”之称,这件装置作品既像一个小作坊的场地又像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这两种空间时常相似,将它们既混合又对比地放在一起,就像在这些妇女身上的双重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