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330235402TAPuv7UfUz.jpg

美国,醒醒吧 ——贸易战的三个误区

程凯 2018-3-30 23:54:05

程凯

一场突如其来的贸易战也许就打不起来了,中美之间就算真的有几番过招,也很难有什么伤筋动骨的伤害,因为,双方打一场真贸易战的意愿都不强。

就像李克强总理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回应,“对别人关上门也就挡住了自己的路。”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总理表示,做贸易本来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产生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想强调的是,这么高的贸易额基本不是靠政府的力量,更多是靠多边贸易规则和市场的力量实现的。”“出现了贸易摩擦,政府间应该保持理性,通过谈判方式和商业规则加以解决。我相信中美双方是有智慧解决这一问题的。”

且不说有没有贸易战,贸易战也不是真正的战争,而且任何一场有意义的战争,最终都是以一纸合约结束的,不以缔结合约为目的的挑战都是耍流氓。在这个基础上,我想分析一下到目前为止各种舆论中体现出来的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什么?真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还是要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还是所谓的针对中国科技创新蓝图,即针对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说起来,好像都对都有那么点沾边,但是既然看起来不是那么明确,那么我相信实际情况就是不那么明确,也就是说,特朗普政府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要不到的东西等于没有要。无论是贸易逆差,还是制造业回归美国,还是遏制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都是一场贸易战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个手段无法实现的目标,那么这个手段就只能是拿来添乱,301调查其实就是一个可以用的大棒,美国政府的使用方法可能也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着哪头算哪头,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并不能看出来特朗普政府的什么深谋远虑和战略性。

第二个误区,我们的应对方式,是不是顺应压力开放的步子迈得越大越好?开放没有问题,总理也说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希望美方企业继续加大对中国投资。”

但是屈从于压力,改变自己开放的步伐,就是另外一回事,往正确的方向上迈的步子太大了,就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走路和跑步不是一件事,跑步和飞起来更不是一件事。

有种说法是,被压力导致的开放也是好的开放,我不这么认为,开放是好事,但是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步骤地开放,且不说完全照搬的市场化并不合时宜,完全的资本放任自流,在1998年和2008年都出现过大问题,前者是亚洲金融危机,后者是美国自己的金融危机,我们的新任副总理刘鹤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而且就算是国内,完全的资本放任自流也是出过问题的,2015年股市加杠杆之后的大溃败,还有眼下的各种金融大集团冒出来的弊端,都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还有一点策略性的考量,就算是我自己想要的、有步骤的、已经准备好了的开放计划,既然对手有谈判的需求,那么完全也可以拿来用作是谈判的筹码啊,切不可抱有天真烂漫的理想主义,认为“我自己先开放了啊你随意”。

第三个误区,是以市场换技术,美国人好像很不满这一点,但是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好像是说我们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搞了猫腻犯了规。但是,抛开细枝末节,市场换技术难道不是这个市场经济的趋势吗?技术的流动难道不正是美国政府口上追求的市场要素自由化流动吗?

先进制造和研发是怎么转移到中国市场的?还真的是有一种市场化的动力在推动,如果说政府也支持,那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十几亿人的市场,它的强大吸引力就摆在那里,你看得见看不见它都在那里。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2012年写过一本书,中译本书名翻译的很出色,叫做《美国,醒醒!》,这本书在探讨美国创新出现的问题时,讲过一个例子。

2010年,硅谷的设备制造巨头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将其首席技术官派到了中国,而公司刚刚在中国西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的建设,有美国人批评斯普林特没有“爱国心”,斯普林特对卢斯说,他毫无选择,20世纪90年代,应用材料的大部分产品都在美国销售,但现在只有10%,全世界太阳能新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没有什么能比在美国创办制造厂更令我开心,但如今我这个行业里有哪个神志正常的人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