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公培佳 维尔纽斯摄影报道
第22届波罗的海农业展开幕
“来到立陶宛,多次有人推荐,要品尝下这里的冰淇淋。”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于立陶宛当地时间5月25日上午举行,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称。
有意思的是,此前一天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幕的第22届波罗的海农业展上,立陶宛农业部部长吉埃德留斯·苏尔普利斯在参观中国展区后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立陶宛人喜欢中国的食品,我刚刚也品尝了中国的美食。”
“16+1”农业部长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
这并不是巧合。
随着中东欧16国全部完成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引发的国际经贸热持续不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达6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中立两国农业及农产品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先后签署《中立2018—2020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及立输华乳制品、冷冻牛肉卫生检验检疫议定书,目前有5家立陶宛肉制品企业正在履行对华出口手续,并有19家乳制品、海产品企业获准对华出口。据立陶宛方统计,2017年,立对华出口乳制品超1800吨、海产品158吨;今年前4个月,立乳制品、海产品对华出口量分别为238吨、26吨。
《华夏时报》记者5月24日上午在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农业食品展——波罗的海农业展上看到,来自24个国家的展区中,由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八马茶业等20余家中国企业组成的中国展区最为“壮观”,不仅展示了茶叶、羊绒制品、水产品和中药材等丰富的农产品,还现场进行了茶艺、古筝、民族舞蹈等文化展示。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总经理周张帆告诉记者:“欧洲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展会一开始就围过来了解情况。”
“11月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们会带去立陶宛最好的产品。”苏尔普利斯在展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立陶宛非常重视并期待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举行前,韩长赋在与立陶宛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会见时称,中方欢迎更多符合要求的立陶宛优质农产品出口中国,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立陶宛投资农业产业;欢迎立方企业到中国参加将于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同时举行的“16+1”农业部长会议上,中国和中东欧16国的农业产业负责人对“一带一路”带来的经贸合作,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合作进行了充分估量。
《华夏时报》记者5月23日-26日在立陶宛陆续走访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包括乳类产品加工企业Pieno Zvaigzdes、肉类全产业链加工企业Biovela Group以及立陶宛规模最大的牛奶加工企业Zemaitijos Pienas。走访中了解到,立陶宛农业类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去年以来实现了大提速,如Pieno Zvaigzdes的乳制品在去年首单完成28个集装箱之后,今年将有约100个集装箱的量运往中国。
为Pieno Zvaigzdes公司提供奶源的车间
立陶宛一家大型肉制品加工车间
“牛肉类的产品进出口,目前中国和立陶宛双方在政策上还有一些限制,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现在进行深度沟通,甚至签署合作意向。”5月26日,一位在立陶宛考察多天的中国肉制品进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带一路”的虹吸效应让双方合作更为便捷,政策红利也会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事实上,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近段时间,中国与立陶宛经贸合作链条上的动作不断:5月初,“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农业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6+1”农产品物流中心落户深圳盐田保税区;5月11日,中国驻立陶宛使馆举行在立中资企业座谈会,华为、招商局集团、双城投资、凤凰高科等中资企业赫然在列;5月17日闭幕的中国国际物流节上,宁波将研究开通中亚和中欧国际班列。
目前,立陶宛是中国在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且中国是立陶宛确定的重点开拓的五大海外市场之一。
第22届波罗的海农业展中国展区
同时举行的“粮食损失与食品浪费”高层政治论坛
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会议现场
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采访现场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