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极限施压:美国迁怒欧佩克急于对伊朗釜底抽薪

马晓霖 2018-7-3 22:42:18

马晓霖

7月2日,在世界石油价格经历过3年来罕见高涨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市场恐慌再次放出狠话,既抨击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操纵油价,又警告欧洲盟友不要与伊朗靠近,同时公开敦促沙特开足马力增加200万桶产能,以安抚市场情绪,避免波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稳定运行。很显然,特朗普政府已铁了心要对伊朗施加极限压力,并从切断其经济命脉石油出口下手。但是,知易行难,特朗普的发飙表明,把伊朗从石油市场彻底赶出去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相当大。

釜底抽薪:美国盯死伊朗的“油葫芦”和“钱袋子”

路透社称,特朗普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访谈时做出上述表态的。在他被问及是否有人操纵市场和油价时,特朗普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欧佩克,它们最好停手,因为我们在保护这些国家,其中很多国家”。特朗普同时警告欧洲企业,如果与伊朗开展贸易就将面临制裁,而且表示将“说到做到”。

欧佩克于1960年成立,现有14个成员,大部分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它们的石油产量和出口均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组织的领头羊正是美国最重要的中东搭档之一沙特。特朗普公开抨击欧佩克操纵油价,让欧佩克主要成员特别是沙特非常难堪,也让致力于维持伊核协议的欧洲伙伴特别是英国、法国和德国进一步感受到双方的立场分歧之大已难以弥合。

自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一方面提出让伊朗全面放弃过去40年在中东扩张成果的“12条”要求,另一方着手编制围剿伊朗的封锁网,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迫使伊朗要么屈从美国意志,要么滴油不出而陷入经济崩溃。

伊朗是欧佩克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气存储国,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10%和15%,历史最高产能曾达每日550万桶。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前,伊朗产能也有过日产350万桶并出口200多万桶的记录。但在美国制裁升级后,出口一度被压缩到100万桶,目前已将产能和出口分别恢复到360万桶和240万桶,位居世界第五,成为影响世界能源安全的主角之一。伊朗的主要石油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欧盟、日本、印度、韩国、土耳其,其中中国的输入量约占22%左右。

伊朗经济结构并不合理,是典型的“荷兰病”患者,其经济命脉长期仰仗石油工业。虽然一直尝试实现产业多元化,但是效果不障,石油收入长期成为政府开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也是其发挥地区及国际影响的有力杠杆。据统计,2016年伊朗石油出口创汇占所有出口收入的80%,当年12月,伊朗依靠石油美元使外汇储备快速恢复并达到1350亿美元,人均GDP回升到3700多美元。

特朗普认为,伊核协议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伊朗潜在的核能力和核野心。相反,过去3年多石油出口松绑的结果是,伊朗利用解冻资金和石油美元在中东进一步实施地缘扩张。不仅对沙特等海湾温和阿拉伯君主国完成战略包围并进行导弹袭击威胁,还以保卫叙利亚政权的名义扩充军事存在并试图寻求长期化,进而对美国另一个核心盟友以色列构成前所未有的直接威胁。而以色列与伊朗日益严峻的军事冲突,有可能扩大为新的地区战争并将美国再次拖入中东泥潭。这一前景,不仅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也妨碍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

因此,特朗普政府公布了遏制伊朗发展核能力、弹道导弹打击能力,及地缘扩张的“12条”苛刻条件,其切入点就是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和封锁,包括打击一切敢于与伊朗开展经贸活动的外国企业,包括西方国家公司,旨在对伊朗釜底抽薪,切断它的“油葫芦”,端掉它的“钱袋子”,使伊朗财政吃紧而被迫进行战略收缩。

石油大战:伊朗肯定受伤,美国未必完胜

伊朗毕竟是石油市场的重要供货商,每天几百万桶出口维持着整个市场的供需平衡。即便各国迫于美国霸权而中断与伊朗的石油贸易,但是,市场出现的短缺将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不仅将伤害正在全面复苏的世界经济,也将对美国自身的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作用。

首先,世界经济总体向好,意味着对能源需求的旺盛势头将保持一段时间。尽管目前市场供大于求是个基本面,油价也维持在70多美元的恰当区间,但是,产油大国委内瑞拉的产量和出口正在一路下泄并可能在2019年全面停止,另一个主要产油国利比亚因政局不稳导致日产量由85万桶锐减为30万桶。一旦伊朗石油彻底中断,市场将出现200多万桶的短缺进而助推价格上扬,加重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其次,受过去3年低油价的刺激,以及全球性节能减排共识特别是《巴黎气候协议》的约束,高油价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导致多数产油国在石油领域投入乏力,产能提升空间普遍有限。

其三,尽管美国抛弃绿色能源政策,放开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出口管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美国的产量已由2005年的580万桶实现翻番而达到创纪录的1090万桶,基于长期投入不足、管道满载和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已无更大提升潜力。新出产的石油被中国等新买家吸收,无力弥补伊朗撤离后留下的市场空额。更何况,最近美国的石油库存减少1000万桶,而主要进口来源之一的加拿大也因技术原因对美输出7月将减少35万桶左右,美国自身面临着库存告急的窘境。

此外,特朗普与共和党面临中期选举,此前制定的减税计划及放松联邦监管等一系列吸引选票的主张,一旦遭遇油价上涨,其效果将大打折扣。CNBC预测说,特朗普惩罚伊朗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美国的汽车消费者今秋将付出更多的燃油开支,进而在中期选举中改换门庭让民主党人控制参议院。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石油价格在过去3个月已上涨14%,美国的汽油自2014年至今年4月已涨价3美元。

特朗普未雨绸缪,一方面“关门留缝”,抛出新条件希望迫使伊朗让步而美国重返修订版的伊核协议,另一方面预留半年宽限期,希望在11月4日之前让各国企业陆续断绝与伊朗的经贸往来,同时寻找备份产能来稳定市场。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连续派员分别前往欧洲和中东,既试图说服欧洲伙伴死心塌地参与对伊朗的制裁特别是石油禁运,也动员甚至逼迫沙特等海湾产油国盘活闲置产能,逐步增加产量避免市场波动,遏制油价上涨势头。其中,沙特就成为美国特别倚重的压舱石。

6月下旬,沙特等欧佩克成员与俄罗斯达成新的增产协议,笼统表示将多产百万桶石油。但是,各方似乎均信心不足,它们希望将油价维持在合理价位,即保持足够的石油收入,也不愿意出现高油价刺激新能源产业发展而最终革了自己的命,但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产能的确难以快速提升。

30日,特朗普发推文称,沙特国王萨勒曼已同意增加200万桶的石油生产。但是,业界观察家判断,沙特5月的产能已高达每日1000万桶,几乎达到极限。即使设法挖潜,7月份也只能增加80万桶至100万桶。而沙特宁可放任油价继续适度上浮,也不会耗尽所有闲置产能,尽管它与美国一样迫切地想使伊朗屈服。

有统计称,特朗普一直对欧佩克控制下的高油价不满,自2011年他已在推特上指责抱怨该组织达63次之多,认为合理油价应该是每桶25美元而不是今天的70多美元。既要讨好美国消费者,还想卡住伊朗的生命线,两难中的特朗普于是对欧佩克发飙。这种尴尬显示,对伊朗的石油战固然让其痛苦,但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和被迫参与者,又有几家乐于或有能力趁火打劫呢?(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联社总裁)(主编商灏 编辑严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