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7181336234YHlqRTKpS.jpg

辽宁政府债转为企业债未获财政部认可 地方债务违规苗头隐现

杨仕省 2018-7-18 13:36:46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财政部近日公布2017年全国财政决算首次披露了各省份2017年底政府债务余额,其中辽宁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8455亿元,这一数字远高于当地年初的预计数字。而辽宁省财政厅今年2月公布的2017年末全省政府债务总额为6767亿元,而财政部此番最终核定的债务余额跳增至8455亿元,比地方原来的预计数字多了约1688亿元。对此,财政部并不认可。

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地方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政府总体债务余额是29.9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36.2%,远低于60%的风险预警线。

然而,多位财政专家认为,这些数据只是显性债务,更为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才是关键。

或正是基于此,一轮由多部门参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排查已启动,重点针对PPP等重大项目负债、资金流情况等。与此前不同,此次旨在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底数,并出台防范化解其风险的相关措施。据悉,本轮债务摸底排查至少会覆盖到全国各地市一级,区县一级可能会随机抽查,同时涉及地方审计、财政等多部门,排查力度可谓空前。

未获财政部认可

辽宁省政府债务最近几月突增,引起热议。

财政部近日公布2017年全国财政决算首次披露了各省份2017年底政府债务余额,其中辽宁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8455亿元,这一数字高于当地年初的预计数字。

据辽宁省财政厅数据,2017年辽宁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90.2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各项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约7837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财政收入)约108%,超过100%警戒线。

而辽宁省财政厅今年2月份公布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也作了相关说明:初步统计2017末全省政府债务总额6767亿元。如加上以政府债券形式体现,但按资产负债成建制原则转为企业集团作为承担主体部分1688亿元之后为8455亿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辽宁省通过签订协议将政府债务以及相关资产划给辽宁省交投融资平台公司,从而实现了政府债务转为企业债务,但依然由政府来偿还。不过,这种做法财政部却并不认可。

辽宁省交投融资平台公司,是2016年1月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资366.5亿元,总资产2523亿元,为辽宁省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公路、铁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开发、建设、运营等。

此举,正是辽宁省大力推进“事转企”的关键一步。

2016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省属企业集团——辽宁省政府批复组建省交投集团、省水资源集团、省环保集团、省城乡建设集团、省工程咨询集团、省粮食发展集团、省地矿集团等7家省属企业集团。

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立国对外称,此项改革减少了政府财政供养人员的同时,将欠下的超千亿元的政府债务一次性划转给企业集团,降低了政府负债率。对此,有专家直言,将地方债腾挪至企业,表明看地方债下降了,但隐藏了财政风险。

除辽宁外,此前地方债务膨胀较快还有贵州、云南、天津等地。据Wind公布的数据,目前偿债风险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截至2017年9月底,贵州、天津、重庆、云南和青海5个省市的政府显性债务负债率,分别为78%、76%、70%、69%和65%,均高出60%的国际警戒红线。

地方债务违规苗头隐现

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颇受关注。

财政部公布的地方债务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政府总体债务余额是29.9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36.2%,远低于60%的风险预警线。

“这些数据只是显性债务,更为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却被置之脑后,这才是争议的关键。”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官员也向《华夏时报》记者坦承,地方融资平台不具备独立偿债能力的并非少数,靠政府财政和滚动融资维持生存的大有人在。

对此,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包括建设性债务、消费性债务和政策性融资担保,牵涉范围很广,如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债务、棚债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债务、地方“僵尸国企”债务、金融扶贫项目债务、养老金缺口、政策性融资担保等,都应该属于政府隐性债务。

事实上,关于地方隐性债务,至今中央层尚未给出明确定义和统计标准,因此也无法公之于众。

一些调查研究机构认为,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违法违规举债。比如,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团队调研的结果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仅地方融资平台总负债就高达30.27万亿元。又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晶团队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约30万亿元,约占GDP的40%。

不过,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研究机构也很难全部掌握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准确数据,因此各个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调查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这也是各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并不计入政府财政预算,因此各地区的融资平台到底借了多少钱,各自有统计,并不明朗。

记者注意到,迄今为止,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均未公布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完整情况。这或许正是此次由多部门参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排查的根本原因所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坦言,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正在积累。“市县两级政府的隐性债务太多,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缺乏实际保障。”连平说,近期一些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的债券违约现象发酵。

此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说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包括:PPP项目融资;因地方融资平台而形成地方“隐形债”;被地方政府重视的产业引导基金出现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与PPP项目、棚改贷款相比,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更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