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830100724VeQWPTgG4r.png

中西部7城科创活力比较:武汉第一 成都西安重庆紧追

王培霖 2018-8-30 09:59:21

相比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中西部不少地方还处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不过,在中西部一些核心大城市,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的正在迸发,紧追沿海发达城市。

在中西部城市中,有7个城市去年的GDP总量超过了7000亿大关,包括了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郑州、合肥。这7个城市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近年来在科创方面的表现颇为亮眼。

通过对比发现,这7个城市中,武汉、成都、重庆和西安这四个大区中心城市优势十分明显,长沙、合肥这两个中部制造业大市正努力追赶,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郑州,科创方面的表现较为滞后。

武汉领跑中西部

衡量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可以采用经过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两大指标来比较。

中西部7城市研发投入409.png

表:中西部七城科创活力比较(2017年数据)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或公开报道,其中西安的研发投入数据是根据研发强度测算的预估数)

这其中,“九省通衢”武汉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是研发投入都在7个城市中都位居榜首,优势较为明显。其中,去年武汉高新企业数量达到了2827家,比第二名的成都多354家。拿到全国来看,武汉这一数据也仅次于北上广深、苏州、天津和杭州。目前武汉与杭州的数量十分接近。

在研发投入方面,去年武汉全市研发投入达到了429亿元,研发强度为3.2%,是这7个城市中,唯一一个研发投入超过400亿的城市。

武汉的科创活力强,与武汉本身的高教科研实力有很大关联。武汉的整体高教实力仅次于京沪和南京,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大批名校。得益于武汉在高教方面的优势,近年来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851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居全国高新区第4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人才的流向和城市发展格局。过去武汉毕业的人才大多“孔雀东南飞”,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但近几年,武大、华科等武汉著名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的比例越来越高,并超过了北上广。十几年前,高校最为集中的武昌发展态势不如以商业为主的汉口,但现如今,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武昌整体的发展态势逐渐赶超汉口。

在武汉之后,成都、重庆和西安在各有千秋,其中,成都在这三个城市中略微领先。尤其是在高新企业数量方面,成都相比重庆和西安有明显优势,但在研发投入方面,则少于西安和重庆。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千家,仅2017年即新增248家。去年全省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来自成都高新区的企业占一半以上。目前成都高新区的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0多家,约占成都上市企业数的一半,四川的1/4。

重庆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总体上与西安各有千秋。不过相比近2万亿的经济总量,重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都明显偏少,研发强度只有1.79%,远落后于西安和武汉,也与成都有较大差距。

重庆市统计局称,目前全市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提质增效任务依然艰巨。

在中西部的四个大区中心城市中,西北大区中心城市西安尽管经济总量是最小的,但是在中西部,西安的高教实力可比肩武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工科名校,优势十分明显,西安的研发强度达到了5.2%左右,是中西部研发强度最高的城市。

西安科创方面最大的不足就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去年8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问:“为什么我们科研院所林立,大专院校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我市转化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面对兄弟城市视为掌上明珠的高校、科研院所、两院院士、众多专家人才,我们有没有当好“店小二”,有没有在打破校地壁垒、发挥高端人才作用上积极努力服务?我们的户籍政策、人才政策有没有走心,能不能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合肥、长沙、郑州努力追赶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分析,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大区中心城市拥有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些高教资源丰富的大区中心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正在逐渐重新捡回计划经济时代优势,并将这些优势盘活充分发挥出来。

这一点在中西部7大城市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这7个城市中,武汉、西安、成都、和重庆四个大区中心城市的科创活力明显比其他城市高出一个层级。长沙、合肥、郑州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作为普通省会城市,无论是高新企业数量还是研发投入都明显不如大区中心城市。

另一方面,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行政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体现形式也有多种,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等。四个大区中心城市中,重庆是直辖市、成都、武汉和西安都是副省级城市,他们配置资源的能力也会强过行政级别为地级市的长沙、合肥和郑州。

不过,在合肥、长沙和郑州这三座普通省会城市里也有区别。其中,合肥和长沙作为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两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远远超出郑州一大截。郑州的高新企业数量仅相当于郑州、合肥的一半左右,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也远远落后于合肥和长沙。

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合肥和长沙的高教实力要比郑州强出不少,比如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这样的工科名校。长沙也拥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两地的高教实力虽然比不上武汉、西安,但并不比成都和重庆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

以合肥为例,近日,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合肥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高居第五,目前合肥汇聚了一批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代表的行业顶尖企业,人工智能的从业人数全国占比0.8%,投融资4.5亿元,在全国占比0.9%。

在长沙,这几年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领域日渐重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

相比之下,郑州的科创实力要弱了不少。目前整个河南省的211大学仅有郑州大学一所,河南考生一本的录取率非常低。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河南是一个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要素、平台数量较少,层次比较低,因此必须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加速创新要素的集聚。

目前河南也积极建设郑开科创走廊,打造“中原硅谷”。资料显示,规划中的郑开科创走廊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发展区域,西起郑州大学,东至河南大学,其中核心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编辑:张赛 主编:蒋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