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0916102007YYdllRwd8F.jpg

无障碍设施的大连样本

本报记者 张智 王晓慧 刘诗萌北京报道

2018年6月6日,是大连第八个“无障碍促进日”,在地铁大连北站,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携手大连地铁运营公司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体活动,几位健全人士坐上轮椅,模拟道路上的障碍,体会了一把轮椅人士出行的艰辛。

事实上,在无障碍设施上,大连早已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1988年,残联成立的那一天,大连成立了一个残疾人事业服务中心,现在改成了文体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通过一个全国第一,逐渐的把这个理念放大,逐渐深化,提出无障碍设施。”辽宁省残联副主席李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李扬看来,无障碍设施应该是公共建筑中,只要轮椅能到的地方,都应该畅通无阻。

为了保障无障碍设施的标准,大连残联督导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在大连的无障碍设施标准提高上,我们残联督导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督导队所有的队伍都是残疾人,按照无障碍建设的国际标准,对大连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验,走到哪儿检到哪儿,来推进整个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辽宁省大连市残联理事长杨金旭在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分组讨论会上表示。

“无障爱”

实际上,大连在全国无障碍设施是最早的。

1988年6月14日—16日,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残疾人事业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李扬还记得,由于起步早,当时的大连获得了全国的先进称号。

事实上,在残疾人事业上,大连一直走在前列。

1992年6月5日,大连市政府印发《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这是大连第一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规划,直到“十三五”连续制定了七个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1994年1月4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2006年7月更名为大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残疾人工作列入了政府相关部门计划;1995年12月1日,大连第一部残疾人综合性地方法规《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正式施行,2013年1月重新修订实施并取得突破。

尤其在无障碍设施上,大连先后作出多种尝试。

2003年至2016年,大连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在80多条主干道建有无障碍路口,铺设盲道573公里,缘石坡道3750多处。

在原有26辆无障碍公交车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又购置了74辆,低底盘无障碍公交车。全市新建和改造14所医疗机构、42个银行、14个邮政机构、6个文化设施、2个长途汽车站、37个室外公厕、16个大中型商场,均达到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2015年,大连地铁2号线和1号线先后开通,2600辆无障碍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地铁站的无障碍直梯、无障碍检票闸口、无障碍卫生间,让出行困难的残疾人畅通无阻。无障碍公交车的一级踏步、无障碍坡板、轮椅专用座位,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看到了出行的希望。大连公交客运集团多次为市残联举办活动免费提供无障碍公交车线路定制服务,有效解决了多位轮椅人士同时出行的难题,赢得残疾人的普遍赞誉。

6辆无障碍网约车出现在大连街头,为残疾人无障碍出行又增加了一种选择。

“通行一个台阶,你能够上去,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座大山。”李扬说。

在李扬看来,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各类公共场所、社区内和残疾人家庭三个相互衔接、相互延伸的无障碍设施组成。无障碍并不仅仅是硬件无障碍,更多的是软件无障碍,包括运用很多高科技完成的信息无障碍、社会心灵沟通的信息无障碍。

大连建设的“中国无障碍促进网”,秉承“心灵无障碍 道路有通途”的理念,设置了“画一张无障碍图”、“无障碍汽车服务”等专栏,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为网站题字,她说:“大连的无障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无障碍促进网办得很有特色。”

“建设无障碍城市,重要的是理念先行,思想先导,没有这些东西,会出现不规范、不监督等问题。”李扬说。

不过,在李扬看来,大连市虽然在无障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多有不足。比如,在城区的主干道、主要场所等地段设有盲道、坡道,而有些区域就没有,或是盲道被电线杆等障碍物阻断、占用;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比如,社区无障碍建设、家庭无障碍建设中还存在大量实在的需求,无障碍建设任重而道远。

服务残疾人

在大连无障碍设施的推动中,李扬和杨金旭的身影鲜明可见。

作为政协委员,李扬和杨金旭充分发挥了手里的的利器,每年残联下去调查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扬手里十几个问题,杨金旭手里十几个问题,重要的问题两人联手,向相关部门提出。按照规定,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如果相关部门不答复就不过关,会扣分。通过这样的手段,大连残联推动了很多残疾人的工作,比如说通过五年的努力,将脑瘫、孤独症等更多使残疾人能康复的项目列入医保。

但李扬和杨金旭并没有就此止步,接下来,怎么把脊柱损伤等康复项目也纳入医保里面,成为杨金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大连残联去年成立了脊柱损伤的希望之家,通过招标来了很多张床位,但去年来了30个孩子,没有一张床是合乎他们要求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高床,有的需要矮床,床有的是硬的,有的是软的,每个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是不一样的,看着都是一样坐轮椅,但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需要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实现一人一策。我们现在四处拉赞助,要财政支持,实际上,将这些纳入医保以后也成为一种社会的必需品。”杨金旭表示。

在杨金旭看来,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残联工作人员肩头的担子更重。

“残联成立30年,一些传统的主打项目我们千万不能扔,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协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创新等,把我们自己的工作、把残疾人需求的东西扔了,去迎合新的形势,我觉得挺可惜,一些残疾人真正需求的东西,残疾人扔不了的东西一定要保留下来。”杨金旭说。

“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将不再有问题,残疾人事业会变成一种常态化的问题。”李扬说。在李扬看来,我们国家残疾人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只要由中央定调,地方保持精细化、人性化、精准化来保持、发扬、监督残疾人事业,飞速发展不是问题。

在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吴玉新看来,如果能从国家层面来统筹考虑,让交通部门,公安部门,残联携手,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