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1017112125kFtJ08kNbJ.jpg

身残志不残、勇于创奇迹——基层残疾人、助残代表话脱贫攻坚

王晓慧 2018-10-17 11:20:12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在我国,农村残疾人的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多年来,农村贫困残疾人一直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

10月16日,在中国第五个全国扶贫日,同样也是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前一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基层残疾人以及助残代表围绕“脱贫攻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我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人,四年前,我丈夫也因一场车祸致残,使得我的家庭滑落到苦难的深渊,加上年迈体弱的公婆和少不更事的女儿,家里可谓是雪上加霜。就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党和国家伸出援手,我家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在乡政府、驻村帮扶工作队、直接帮扶责任人和村‘两委’干部的扶持和帮助下,我家种植了五味子,又贷款养了三头黄牛。如今,我家已从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到年收入近10万元,幸福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自中俄边境的小山村——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石虎沟村的残疾人代表刘洪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她准备把低保退出,让给需要的人们,把低保让出去,因为,她们家已经脱贫了,一天日子比一天好了。

据记者了解,刘洪霞今年最大的希望就是,春节能给多年没穿过新衣服的婆婆买一套像样的衣服。

除此之外,此次被邀请的基层残疾人以及助残代表还有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云南省腾冲市的盲人代表谢侣以及来自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的李健。

贾茹:“最美行唐人”

贾茹,女,43岁,河北如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2016年获评“最美行唐人”。

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助残扶贫事业。2014年,她成立了宏丰农业合作社,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帮助残疾人及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挣钱致富。同年,她又投入200余万元创办“爱心工程”——“军霞工厂直营库房”项目,该项目累计为河北省不同区域400多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创业、就业岗位,累计帮助残疾人创收600多万元。2017年,她创建“如军健康365助残创业商城”, 搭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无障碍绿色平台,现有30多家爱心企业免费入驻该平台,成功帮助3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2018年,她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倾尽所能,投资600多万元,规划建成占地21亩,集就业、培训、创业、康复、托养、励志、工疗、农疗九个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双创园。目前残疾人双创园内共安置就业人员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87人。

此外,以残疾人双创园为依托的70个“扶贫助残巧手坊”已经累计对2199名贫困人员成功进行了技能培训,年底将帮助30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残带健,以弱带强,兼顾日间照料”为主体的家庭手工业脱贫新模式。

谢侣:从不敢出屋到挺起腰杆子做事

谢侣,男,28岁,来自云南省腾冲市的一个小山村,是一名盲人,也是一家盲人按摩店的负责人,还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2011年,一场车祸导致他双目失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2014年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在农村的谢侣,文化水平不高,出车祸以后,更找不到工作了,每天都在家里不敢出门。加之出了车祸的第二年,他的母亲也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妻子一个人她扛起了整个家和女儿的生活。为此,谢侣非常自责。

为了撑起这个家,2017年谢侣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助盲脱贫”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毕业后三个月,在残联帮助下,开了一个盲人按摩店,开业后他一直坚持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和按摩技术来服务客人,天道酬勤,他的热情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客人的认可,回头客多了,生意越来越好,还招收了1名残疾人学徒。现在,按摩店已经开了一年多了,一年有4万多的收入。

谢侣自食其力后,加入了腾冲市残联成立的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每个月1号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敬老公寓献爱心,为老人们按摩、理发、修理家具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前,我的同龄的人都可以出去打工,但我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连家门都不敢出来。如今,在各部门的帮助下,我学了技术,又学了推拿按摩,心里特别高兴和知足。我现在的腰挺的很直,也可以很自信的说,我可以通过我的双手养活整个家庭,让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过上美好的生活了。”谢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李健:带着全村人奔小康

李健,男,48岁,来自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他身残志坚,争先脱贫,被村民和党员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把桐柏山区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他自费到驻马店泌阳县、南阳西峡县及湖北省一些地方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取到了增收的“真经”,并积极付诸实践。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加苦干,在县、镇、村三级“志智双扶”下,2016年,获得了大丰收:通过种植大葱,花生,玉米,批把树,水稻,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当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2015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要做个人致富能力强、带富村民能力强的“双强”党员。

同时,他在村口建了金芙蓉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村里的贫困户一方面把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到特色种植基地,每年进行分红,另一方面到基地打工;现在,村里有70多人在车间务工,最高每天每人可收入150元以上。他牵头成立了付楼村香菇种植基地,带头种了5万袋香菇,预计今年可收入15万元以上。他计划明年再种10万袋,带动100至120户村民种香菇。引导帮助20至30户村民带头建设50亩左右的蔬菜示范基地。

李健表示,“没有脱贫之前,家里特别穷,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今年的奋斗,家里买了一个小汽车,对老百姓鼓励更大,他们说李健自己胳膊都没有了,还天天上地里干活,不怕苦,我们也要跟着干,这样都能慢慢的富起来。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