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510160012CRWQq2Qucy.jpeg

聋人民间艺术家周建波的“波波梦”

王晓慧 2019-5-10 15:58:13

本报记者 王晓慧 三明报道

有水的地方,大都是有灵气的,人亦如此。比如福建省的三明市,又比如三明市沙县的聋人民间艺术家周建波。

初见周建波,他热情奔放、思维敏捷、侃侃而谈。很难看出,他是一名有着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同时,凭着两年的素描基础,自学成才,木雕、石雕、竹雕、剪纸样样精通,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拿过国家、省、市级奖项20有余。

就是这位看上去如此阳光的艺术家,却曾有过两次自杀的经历。

两次自杀之后的觉醒

8岁那年,一次高烧不退,治疗时药物过敏,周建波耳朵基本失聪。耳朵聋了,紧接着话也不会说了。为了让孩子能重新说话,母亲每天教他学读一个字,教他分辨口形,理解字意。日积月累,周建波能够根据别人的口形与人交流了。后来,他的听力有所恢复,能勉强与人交谈。如今,他说的话,大家基本能听懂。

高中时,周建波在沙县三中一名美术教师门下学了两年的素描。毕业时,他报考了厦门的一所艺术院校,笔试成绩顺利通过,考官对他的美术作品赞不绝口,就等待面试了。考官坐在他的面前,他听不到考官在说什么,就胡乱说了一通,考官再试问了一次,发现他的耳朵有问题。

考入艺术学院,是周建波当时唯一的理想和希望。然而,耳聋把周建波挡在了艺术学院的门口。

回到家后,周建波万念俱灰,想到了自杀,他将一大把安眠药吞了进去。好在被母亲发现,抢救了过来。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周建波在政府机关食堂当上了临时工,帮助分菜卖菜。用餐时间,围着买菜的人特多。由于耳朵聋听不清,人家往往喊了半天,他才能反应过来。一天晚上,一个性急的工作人员叫周建波给舀一份豆腐,叫了两声就不耐烦了,破口大骂。当晚,觉得自尊心受伤害的他又想到了自杀,他又将大把安眠药扔进了嘴里,这次,又幸好被母亲发现。

抢救之后,看到日渐苍老的母亲,想到自己以后的路还很长,周建波突然醒悟:残疾人也要活出个人样来。

小时候,因为听力问题,周建波鲜少朋友,常常独来独往。一个人静静地学织毛衣,跟着邻家阿婆剪花鸟虫鱼,或者跑到郊外的农田里捏泥巴、拣石头,在家里雕木头……而这些,恰恰成就了如今的周建波。

经历了生死后的周建波倍加珍惜生命,并且迷上了玩泥巴捏泥人,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了竹雕、木雕、石雕,同时,他双手手掌上刻刀留下的疤痕,见证了他从绘画到雕刻再到剪纸的一次次转变和飞跃,最终,走上了艺术之路。

多年来,他开发的圆雕、根雕、仿古、木竹帆船、竹木工艺、仿真动物、木器儿童玩具、木雕画、动物钟及剪纸等数千件作品,先后出口到东南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他荣获“福建省民间艺术家”称号、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木雕项目特别奖、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剪纸优秀奖、全国第六届残疾人技能成果剪纸优秀奖,还两次问鼎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立志建立“波波文化公园”

不过,对于周建波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不算真的成功,他想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残疾人。

一路走来,周建波深感聋人生活的无奈,总想以自己的经历激励残疾人朋友,尽力为残疾人做些事。他一直认为,有一门技艺就不怕没饭吃。残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有所作为,甚至比正常人干得更出色。

为此,早在五年前,周建波便利用自己工艺美术方面的特长,组建了一个聋人手工室,教聋人制作手工艺品。还把自己的家贡献出来,作为手工室成员的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刀具、电钻、工艺品配件等材料。

如今,周建波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6点起床,照顾86岁的老父亲,给父亲做完饭后,8点去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打卡,处理他作为园艺工的本职工作。此后,8点半到文化馆义务培训上课,10点钟到残疾人工会给残疾人进行义务培训,11点多买菜回家给老父亲做饭,然而休息20分钟后,去给别人做园林、室内等各类设计,这部分工作是收费的,也是周建波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后的时间,便是周建波坐在自己的工作室“圆梦”的时间,直至工作到凌晨两点。

“我的妈妈去世了,我的弟弟也因做生意在6年前破产了,爸爸是我目前唯一的亲人,我要好好照顾他,同时,我还要挣钱帮助弟弟还欠款,等弟弟两年后出狱,我们要东山再起。”周建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要建立一个“波波文化公园”,两个“波”,一个代表自己,一个代表弟弟,文化公园里面将设立罗汉馆、达摩馆、剪纸石艺馆、木雕馆等8个馆。

聊到兴起之时,周建波拉着记者光顾了他的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个雕塑博物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木雕、石雕、竹雕、剪纸作品琳琅满目,摆满了房间除了卧室和厨房以外的所有空间。

满汉全席、500罗汉、百座达摩雕塑等成品多到周建波自己也数不清,他只知道,这是他四年多的心血,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舍不得卖。

除此之外,一副名为《大展宏图》的纸雕引起记者的注意,这个作品把鹰飞行时的有力肌肉线条表现得惟妙惟肖,连专家也误认为是用真羽毛黏贴而成的。其实,这是周建波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的纸雕作品。

周建波说:“要剪出走向合适的羽毛的成功率只有10%,相当于剪10根羽毛,只有一根是成功的。”

而这样的作品,在周建波的家里还有很多。

不过,对于这些作品的材料,周边波表示,大都是捡来的。他没有钱买石头,为此,福州的大河小溪都留下过周建波的足迹。他没有钱买木头,为此,都是到周边的山坡上自己找的。

在周建波看来,无论多苦多累,他都要实现他的“波波梦”。而这个梦,不光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到,更是要用这种形式诠释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