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516103319ca1HNEJ0rw.jpg

北京跌出营商硬环境前十?上北深广仍是营商环境最佳地区

张智 2019-5-16 10:25:34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近日,在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9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起了注意。

这份《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上北深广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四、软环境指数排名也位列前四,然而,在硬环境指数上,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无锡、武汉、青岛、厦门、苏州、广州、济南,北京跌出前十。

“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园区环境;软环境则包括法治环境、体制机制环境(生产要素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这十个环境构成了整个营商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更多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视角出发,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全方位、多维度地分析和评价城市的营商环境状况,重点不只在于入选城市得分,而在基于数十项营商环境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后对相关规律的深入揭示。”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指出。

在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看来,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迫切要求,这几年来,各地方政府、各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营商便利度,但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着眼于中长期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在以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改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上北深广营商环境较好

数据显示,在所有城市中,上海位列营商环境指数首位,软硬环境均居全国第二,有近七成的指标位列全国前五。其中,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均进入前三,其中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环境排名第一。

软环境指数排名北京居首,人才和金融环境优势明显。在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指标中,北京均排名前三,其中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位列全国首位。北京的科研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大学数量、学术文化、服务市场规模、技术成果储备等均位居首位。但受到空气质量、气候环境、森林覆盖率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北京硬环境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深圳和广州位列营商环境排名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深圳硬环境指数位居第一,技术创新环境领跑全国,深圳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机构数量、技术专利数量、科研支出等居全国前列,技术创新环境名列第一。与广州相比,深圳的高端人才供给、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环境、私营企业活跃度、企业研发能力更具优势。而广州的本地人才供给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一,本科以上人才、科研人才、大学数量等指标也均列全国前五,但人均道路拥有面积排名较为靠后。

南京、武汉硬环境指数排名均高于软环境。南京文化环境排名第三,其中衡量市场文化的私营企业活跃度排名第二;金融环境排名第十,与其余二级指标相比排名相对靠后,在外资吸引力方面,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一定差距;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骨干网络、老旧社区改造,大都市区的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指标排名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排水管密度、客运量等三级指标也均位居前十。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武汉的人才环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大学数量和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分列第2位和第3位,在本地人才供给数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杭州金融环境排名全国第四。值得注意的是,GDP倒数的天津,营商环境指数名列第八,其基础设施指标最为突出,其中排水管道密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天然气普及度、公路货运量等三级指标均排名前十。天津一直致力于建设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重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环境指标排名第五,其中反映政府投入力度的文化教育支出占比指标位居第三。

成都和西安分别由于金融环境占优和生活环境突出挤进前十。

刘哲指出,经过数十年工业化发展,各城市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不同城市之间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确实在逐步缩小,各城市市在进行硬环境建设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式。但软环境的差距仍然较大,大多数省份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城市营商环境,寻找软环境的突破口,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重视痛点

“营商环境国际化、公开化、法治化,是建设一切营商环境软硬件的最高标准,也是当下中国最需要、最迫切、最务实,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所需求的。营商环境国际化可以倒逼更多开放,带来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环境的交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布局更加合理,效率更高,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最终营商环境国际化会推动国家更大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把营商环境做好了,对国家应该说是有万利无一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指出。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在金融、人才和技术创新环境的提升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努力聚集金融资源、吸引高端人才,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从统计规律来看,也印证了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对于文化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学术氛围不浓、人才引进来留不住、相关民营经济活跃度低等现象。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文化环境也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法治、中性竞争、减税已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痛点。

“目前中国营商环境虽然有很大改善,但确实还远远不能适应微观层面的需要和内外环境改变的需要,存在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抓住三个要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三化’基础上,政策的可预期也是营商环境很重要的方面,不要让投资者、消费者猜政策走向,要让大家预测政策基本变化。同时,进一步改进目前各种歧视现象,让各个主体无论是内资、外资、国有、非国有,让各个消费主体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市民,都能够有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享有。”著名经济学家、阳光资产首席战略官邱晓华表示。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营商环境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在三方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未来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点更多侧重政府方面改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