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624104404UJvSV1h29l.jpg

人民大学报告:上半年中国经济弱企稳,中美贸易摩擦仍是下半年最主要风险之一

张智 2019-6-24 10:39:52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中美贸易摩擦一年多来,中国经济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然而,外部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韧性却越来越明显。

“上半年来看,我们最超预期是进出口和房地产投资,这是支撑GDP两大核心支柱,此外,金融业回暖和基建投资触底回升,中国宏观经济的韧性十足。目前看来,下半年最大的风险点和冲击依然还是中美贸易摩擦。”6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9年中期)”报告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论坛主报告《外部冲击下韧性显现的中国宏观经济》时表示。

2019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由于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很多对中国的出口是比较悲观的,对于房地产去年一片哀鸿遍野,去年房地产公司发年报的时候大家一再重要的活下去,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的投资形势一片大好,这两个数支撑中国经济的意料之外的因素。”于泽指出。

在于泽看来,超预期变化之外,更多的是宏观政策发力和改革提速带来的意料之中。松紧有度的货币政策稳定了金融形势。

不过,展望下半年,意料之外的因素难以继续维持,情理之中的政策性支撑因素还在。由于前期更多是在政策支撑下的经济暂时性企稳,随着总需求政策的边际走弱、改革红利的释放存在一定的时滞,在市场内生需求不足局面无法改观的持续作用下,宏观经济未来继续低位运行,结构性下行压力仍较大。

韧性足

由于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很多人对中国的出口是比较悲观的。然而,今年出口却以外的亮眼。

“上半年中国经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房地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很多人对出口悲观,去年房地产也是哀鸿遍野,各房地产公司都在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然而这两个数据却意料之外的回暖。情理之中因为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使金融业和基建投资大幅回升。各方作用下,上半年将实现一个弱企稳。”于泽指出。

从供给侧来看,最为显著的改变是金融业增加值提速,对服务业的增长起到了稳定作用。从需求侧来看,对上半年宏观经济边际贡献最大的是净出口,1-5月份贸易顺差持续上升。净出口从2018年对GDP负向拉动0.6个百分点,到2019年一季度正向拉动1.46个百分点,对GDP影响变动了2个百分点。

不过,报告显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于外部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条件变化。在国内市场趋势性疲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这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很大的下行压力,需要判断清根源,找到合理应对措施。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美方屡次单方面提高关税。当前对贸易战的分析通常从经济逻辑出发,认为美方的做法是一种威胁,以关税为手段,希望重构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获取更大经济利益。

但是,仔细分析美方征税的范围和内容,可以发现更多是对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征税。美方的关税举措不仅仅是一种谈判技巧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更是美国国内制造业衰落多年之后的政治反映。中美贸易摩擦更多是政治驱动而不是经济驱动的。美国的很多关税举措是希望能够加速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从全球价值链更多向北美、美国国内收缩,形成更加牢固的区域价值链,提升国内制造业地位,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白人群体的政治诉求。

事实上,国内政治驱动力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全球化在过去3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更多是经济动因,掩盖了全球化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维度。当前的国际组织框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产品价值链和资金自由大规模流动的收入分配与经济波动后果,这导致了各国国内政治问题纷纷涌现,反全球化浪潮在全球各地出现。

但是,在全球价值链紧密联系和新技术推动的数据流全球化趋势下,经济的全面隔离已经无法办到,同时各国国内政治问题诉求也不相同,全球化不会重现“冷战”中意识形态维度下的全球冲突格局,而是国内政治议题冲击主导型的全球化。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化进程中不确定性日益加大,“黑天鹅”事件逐渐常态化。在这种国内政治议题冲击主导型的全球化中,经济逻辑依然会起作用,中美贸易摩擦更可能的走向是一定意义上的以国家安全名义的“科技脱钩”,不会也无法走向全面“经贸脱钩”。科技冲击对我国确实存在一定影响。我国显性技术优势主要在通信行业,美国打击中兴、华为确实对我国优势技术领域产生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面对着国内政治维度日渐占据上风的全球化阶段,在前期积极布局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是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的。所谓韧性是面对着冲击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这来自于经济有好的长期增长基础,足以抵御短期各种波动;改革开放红利,尤其是中国参与新的全球化体系抵御各种国内政治议题冲击;国内稳健的宏观调控。”于泽表示。

仍应警惕风险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短期冲击。

不过,报告显示,根据前5月经济形势推算,今年上半年,GDP的增速或为6.3%,比一季度的增速略低。这主要是由于今年的服务业相比2016、2017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而带动二季度的产出下滑,导致上半年增速略有放缓。

“从我国具有的经济腾挪空间来看,未来长期是向好的。但是,很多潜力的发挥需要国内改革以进行结构调整。下半年,我国经济存在一些短期风险需要防范。”报告指出。

比如,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投资和贸易下降,拉低各国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制造业份额的下降,当前的非洲等后发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传统的出口导向型模式会逐步失灵,需要寻找新的模式。更进一步,目前全球有陷入“永久停滞”增长阶段的可能。全球经济走弱对我国下半年总体出口提出了更大挑战。

同时,要警惕地方财政恶化的风险。由于我国的税制主要是和经济增速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弱企稳的情况下,地方收入受到冲击,面对减税降费的压力,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存在一定风险。

此外,金融条件变化的风险也应该引起重视。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压力下,我国面对着较大的汇率冲击。要实现进一步金融开放,需要特别关注汇率市场变化。同时,在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不良问题没有见底,下半年可能会集中爆发。由于包商银行事件对银行间市场产生的影响,需要重点防范金融市场情绪变化。

在于泽看来,2019年最大的冲击是新经济泡沫破裂。这包括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不断的裁员,数字经济模式运行异化等。同时,由于出口减少,信息服务业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在制造业疲弱的大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很大抑制。就业质量存在降低的风险;国内市场存在结构性下滑的风险。

“预计上半年实际GDP增速为6.3%,较2018年回落0.3个百分点。同时,由于GDP平减指数降至1.3%,名义GDP增速为7.6%,较2018年大幅回落1.9个百分点,短期下行压力较大。”于泽表示。

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经济展现了一定韧性,但短期内还需要政策加大支撑力度。预计2019年实际GDP增速为6.1%,比2018年下滑0.5个百分点,由于GDP平减指数下降为1.5%,名义GDP增速为7.6%,较2018年下滑1.9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有所缓和,但疲软的态势难以根本扭转,预计全年增速为6.0%。消费短期内下滑压力加大,预计增速为8.2%。外部环境可能会继续恶化,预计全年出口增速负2%,进口增速为负4%,贸易顺差为3866亿美元,顺差大幅提高。随着内外供需环境进一步调整,2019年价格水平总体保持相对平稳状态。预计全年CPI上涨2.2%,PPI上涨0.5%,GDP平减指数涨幅为1.5%。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