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6261603309SxQLJZpLK.JPG

政策加码食品安全监管逐渐透明化 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超600亿

金晓岩 2019-6-26 16:02:45

本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发布后,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周近日在京启动,《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同往年,今年的食品安全周启动会上,国务院、国家各部委等23个部门和全国重点食品企业均有出席,可见,今年的食品安全周的重视力度。

国务院委员王勇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各类突出问题和矛盾仍然不少,食品安全治理任重道远。

行业增速基本保持20%

相比美国、日本,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但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2010-2018 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但整体规模依旧有限。2016 年,食品行业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足 500 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推算,2018 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65 亿元。

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条行业重要政策,其中,2018 年 11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 2018 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该项政策,制定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产品标准及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等,另外,2017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 " 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 2020年,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对今年食品安全周展会上的调研采访发现,今年各个食品企业所重点展示的大多是其新品。例如,旺旺为配合季节特性,在展会提供多项适合夏季饮用的创新产品。此外,从雀巢展出的众多产品中可以看出雀巢在健康领域持续投入越来越大。

政府回归“裁判员”角色

除了各大食品企业自身产品之外,今年食安周的另外一个亮点即是目前,我国食安监管已经由指令模式、混合模式向协调统一监管模式变迁,政府回归“裁判员”角色,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等客观因素催生第三方食安服务机构诞生。

禧云国际在食品安全周期间便发布了中国首份团餐行业第三方食安服务研究报告指出,团餐业态就餐人群固定、集中、规模大,这些特性使得团餐食安事故影响远超社会餐饮业态。而团餐企业食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监管资源不足等因素,共同催生了餐饮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对专业第三方食安监管服务的需求。

“供应链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令上游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秘书长高海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业内认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对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起着重要作用。预计到2022年,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只是,市场大好的发展前景下,食品安全检测企业为何还是“难过”?

宏观上,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以国有检测机构为主,其次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只占到小部分。市场份额上有待提升。同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制定安全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复等问题突出。

但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社会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产品检测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检测机构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看,北京、上海在大型、中高端检测仪器设备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广州、深圳则主要集中于小型、中低端检测仪器设备。由于北京、上海在研发、市场上基础雄厚,以及广州、深圳在灵活性、成本等方面是强项,这种格局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