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030142709xcqRUQ9ScH.jpg

商灏专栏 | 区块链的味道

商灏 2019-10-30 15:10:55

商灏

区块链被高层点名了,它的味道因此瞬间飘满了中国的空气中。

获得国家级热捧的区块链,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味道?它的背后,有什么?它将改变什么?

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要在区块链生涩而热烈的味道中云里雾里的翻腾。

然而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层明确强调的是,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要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但这几天区块链概念股集体爆发,批量涨停,成了市场最大焦点。

不知最近为高层讲解区块链的陈纯教授对此局面有怎样的心情。

目前我们尚无从知晓陈纯为高层讲解区块链的具体内容,但笔者归纳了下新近公开的他10月中旬的那次演讲的内容,发现他对区块链有8项观点主张:

第一,区块链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迎来发展好时机,例如中国“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都作为重大项目进行。

第二,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热点集中于联盟区块链的关键技术,而区块链的监管技术也非常重要。

第三,区块链的监管技术是区块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问题是联盟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五,联盟链技术可以在国内金融、法律、医疗、能源、娱乐、公证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第六,区块链技术仅仅是开始,如果网络技术没有突破,区块链系统性能很难提升。

第七,区块链项目实施了以后,没有好的监管,谁都不敢冒这个风险。

第八,国内大规模应用区块链赋能经济建设,主要是用联盟链,它的监管相对可控,它应对安全等各种挑战的性能都比较好。但对比国际,中国区块链联盟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陈纯教授对区块链技术的判断是,其最核心价值就在于其技术特征本身,即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使得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完整的、公开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审计的交易信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区块链是一个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地建立信用中介的平台,同时将数据的控制权共享在所有的参与者之中。只有提供了技术的解决方案,而且相对可靠,无非是程度差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才有可能上区块链这个技术,区块链监管非常重要。并且,他判断:现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可能上区块链这个技术,联盟链和区块链不一样,联盟链指的就是现有的多中心数据管理技术。 有业内人士提到,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必须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这是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能认清区块链的实质,不能认清其所包含的三个要素,即分布式系统(包括记账和存储),无法篡改的数据结构,以及共识算法,不能认清三者互为基础和因果的关系,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更进一步沦为营销工具。

自2014年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这项新技术也快速在中国金融界和政界人士中形成高度聚焦,被认为可能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区块链技术的潜在漏洞和安全风险也同时引起宣扬应用推广者的警觉和担忧,甚至由此引发关于其究竟是一次技术革命还是一种产业泡沫的争议。然而,看到海外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美英等国政府机构也在布局区块链发展,中国国内有了紧迫感,更理性一些的声音开始占上风。

大约是从2016开始,中国的区块链热快速升温。在一次研讨会议上,中行前副行长王永利说,要积极的、理性的看待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更广泛、更健康的商业化应用的发展。

央行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也在一次会议上预言,从2008年有区块链开始,相关争议到今天一直存在,可能要到2018年以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相对成熟些,所以这是一个急不得的事情,可能演化速度会快,但也不会快很多。因此姚余栋提出,可用哲学的方法去面对避免不了的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区块链是一次技术革命,我们却以为它是泡沫;第二种错误,区块链不是技术革命,我们却判断成是技术革命。

姚余栋认为,既然避免不了这两种错误,则关键是找到平衡点,是比较两种错误所付出代价的大小——第一种代价,如果它真是一次技术革命,我们却以为是泡沫,其结果就是不行动,于是就可能错失这次技术革命。这个代价很沉重,可能是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的代价。第二种代价,如果它不是一次技术革命,而是泡沫,我们却认为它是一次技术革命,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可能为此创业投了很多钱,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代价是付出了很多的成本。哪种代价更大呢?可能第一种代价更大。姚余栋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策略是,密切跟踪。

也有媒体翻出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去年4月10日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发表的其对区块链的3个观点。第一,区块链不能和货币相结合,因为它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但货币政策是全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不仅不能去中心化,还要以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为基础,这在长时间内都不可能被颠覆;第二,不宜和金融相结合,因为从现有市场情况看,区块链对提升金融效率没太大帮助;第三,最好用在实体经济上,比如可以利用其不可篡改的特点,在艺术和考古鉴定方面发挥作用。

他当时强调,区块链从推出至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听到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公司,真正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实际问题,创造出了新价值。如果一项技术鲜有实际落地效果,却人人都说它好,不能排除这里有炒作的成分。

而陈纯的观点似乎更客观一些: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区块链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发展参差不齐,虽然部分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节点数不多、中低频服务、不过于复杂的智能合约等的业务需求,但是整体技术体系需要一定的成熟期;其次,不同的框架之间缺乏标准,难以互通;此外,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各产业进行结合处于相互探索阶段。

陈纯一方面提醒,区块链技术是从比特币这一应用衍生出来的技术,需要应对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挑战,需要投入新的技术研发和实践促进其成熟应用,促进区块链大发展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一方面也强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去学习区块链的概念和技术,尤其是区块链概念写入“十三五”规划之后,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区块链高新产业的发展。过去一年多,涌现出了一大批区块链底层或应用企业,大家争相发展区块链技术和实际落地应用。这些都是区块链发展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网新近发表一篇评论,似乎有意要回应当前一些看法:发展区块链确实可能面临监管上的风险,但早期的监管问题必定是前沿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普遍面临的问题。全球科技创新正处于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目前都把信息技术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围绕信息技术制高点的国际竞争已呈现日趋复杂化、白热化,甚至与贸易争端、外交博弈、军事角力相交织。因此,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密切相关。如果不发展区块链,我们就可能陷入长期落后的危险。因此,监管体系的设置必须尊重技术发展规律,着眼全球、着眼未来竞争,将防风险与促发展有机结合。

这篇评论还特别强调,中国必须走在区块链发展的前列。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媒体,乃至社会各界通力协作、齐心努力,惟其如此,方能使区块链成为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真正发挥其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助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如果可以将区块链这一世界最前沿技术比作咖啡,我们期待能在中国早日品尝到其最清新纯熟的味道。

(作者为本报首席评论员)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