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202111439GHXv65LgGs.jpg

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 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将进一步强化

于娜 2019-12-2 12:55:34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目前一个普遍的共识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回落幅度或与2019年相似,很多人对此很悲观。不过,我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建议将经济增长的区间管理目标设为5.5%-6%,保守目标为5.8%左右。”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代表论坛研究团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结构调整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下称《报告》)报告时指出。

“如果中国经济还下降0.5个百分点,我们还能不能受得了?6%是不是分界线?‘破6’之后会不会出现倒闭潮、失业潮、违约潮呢?”刘元春说,而这也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对此,《报告》测算认为,只要经济增长维持在5.5%左右,就业问题能稳住。更重要的是,明年中国经济还可能有一些新变化,包括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这些将使宏观经济下行有所缓和。

下行周期性力量将出现反转

2020年是中国全面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变化。刘元春指出,随着十大积极因素的巩固和培育,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其中,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报告》认为,随着吏治整顿的基本到位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落实,中国制度红利将全面上扬,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将明显改善;随着各类杠杆率的稳定、应付债务增速的下降、高风险机构的有序处置、金融机构资本金的补足、监管短板的完善使金融风险趋于收敛,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金融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现在老把民营企业不投资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融资贵,其实不是这样的,”刘元春说,“在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国有企业投资持续上升以及民营企业家预期改善的作用下,民营投资将在2020年摆脱底部徘徊的困局。”此外,对中美贸易冲突的恐慌期已经过去,适应性调整基本到位,企业信心将得到明显回归;为应对外部冲击而启动的各类战略将有效提升相应部门的有效需求,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科技研发体系、国产替代、重要设备等方面启动的战略将产生很好的拉动效应。

刘元春指出,今年对经济构成困扰的汽车销售、猪肉价格和民间投资情况都可能将在明年迎来反转,企业库存周期也将触底反弹。

《报告》预测,随着全球汽车周期的反转,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企稳;猪肉供求常态化,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将为宏观政策提供空间,改善民众的消费预期;企业库存周期触底反弹,前期过度去库存为2020年企业补库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新一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边际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力,这与2020年全面小康带来的社会政策红利以及全球同步宽松带来的全球政策红利,一起决定了2020年的政策红利大于前几个年份。

《报告》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多元化出口路径、齐全的产业、雄厚的人力资源、开始普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竞争、强大的政府及其控制能力,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将在2020年进一步强化。

关注衰退型结构调整风险

《报告》预计,2020年实际GDP增速为5.9%,名义GDP增速为7%。通胀方面,考虑到猪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因素将在明年下半年明显回落,报告预计2020年CPI涨幅将回落至2.3%。

同时,《报告》也指出,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是衰退型结构调整,可能使短板效应显现。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第三产业增速依然高于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增速回落幅度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二是很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的回落明显加速,开始与传统行业增速有拉平趋势;三是行业分化、区域分化、不同规模的企业绩效分化较为严重,导致很多行业、区域和中小企业的绩效恶化,开始触及底线,短板效应开始不断累积。

“区域分化在债务上体现得较为严重,债务违约率的分化也很严重,这个短板效应有可能会出现。从就业来看,东北区域、京津冀区域,占全国就业景气指数下降得较多,如果这个变化很大,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刘元春说。

因此,《报告》建议,货币政策方面,应从哲学理念、目标体系、工具选择、审慎管理、汇率安排、预期管理和政策协调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进行全面重构。建议2020年M2增速应当高于名义GDP增速的水平,达到8.5%-9%;全社会融资总额增速不能过快回调,应保持在11%左右;财政政策在更加积极的同时要提高针对性,建议2020年财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减税降费从生产端向消费端和收入分配改革过渡,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报告》还指出,“稳投资”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必须做出大幅度的调整,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另外,民生政策要托底,应对经济下行和民生冲击叠加带来的“双重风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