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2131038225WLfGKa9KK.jpg

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演变及未来走向

李雯心 2020-2-13 11:05:56

李雯心

在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立法委员”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再次受到重创,不仅重返执政未果,在“立委”席次上也仅比上届多2席,未能终结民进党在“立法院”单独过半的态势。选后,党内要求深刻检讨的声音四起,新一轮的“辞职潮”与“改革潮”不断涌动,既往的人事布局、政治力量、政策路线、运作方式、发展诉求等等都受到党内各方力量的深度检讨,恐都将发生或大或小的调整。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定位更成为各方最为关注的重要改革议题之一。

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演变

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主要是指国民党关于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法律关系的原则立场及政策选择,其伴随历史的推进与领导人的轮替有继承也有调整。

两蒋执政时期,国民党基于妄图“光复大陆”的目的,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一个中国”是指“中华民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奉行“汉贼不两立”的两岸政策,主张“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李登辉执政时期,其在“一个中国”问题上逐步蜕变,即从“一国一府”到“一国两区”到“一国两体”到“一中两国”再到“特殊国与国”,并将国民党的改革导向“台湾独立”。

陈水扁执政时期,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从前半程的消极被动,因担心“抹红”而模糊自身独特定位及核心价值,避谈“一个中国”,主张“不统不独”、“台湾中立”、“维持现状”甚至 “不排除台独选项”,试图寻找“第三条道路”发展为后半程的积极主动,重新回归一个中国立场,明确“反对台独”,回归“九二共识”,夺取两岸关系的主导权, 成功开启两岸党际交流,大力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最终重获执政权。

马英九执政时期,坚持“九二共识”,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清晰论述,在大陆政策上推行“活路模式”,即从两岸共同利益出发,以 “九二共识”为基础,在互不否认的情况下,与大陆展开务实协商,寻求彼此可以双赢的平衡点,在双边关系或国际组织的参与中,两岸互不冲撞,互不相消耗资源。另外,强调两岸和平发展,着重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在后马英九时期,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也曾出现过路线争议。前“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在试图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曾提出“一中同表”的论述在党内引发较大争议。在2016年选前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对党的政纲进行重要调整,首次明确将“坚守中华民国宪法”与“九二共识”写入政纲。

国民党热议两岸政策的改革方向

此次败选,被超低气压盘亘的国民党表现出改革势在必行的发展态势。国民党于1月22日召开中常会通过成立“改革委员会”案,其成员由中常委代表、执政县市首长代表、地方民代、“立委”代表、青年代表,及合格的党主席补选候选人、专家学者或社会贤达;委员会下设“组织改革”、“两岸论述”、“青年参与”、“财务稳健”等四组,各组于三月底前提出初步改革书面建议。国民党陷入一种“如何改革”的集体焦虑。

其中,针对两岸政策改革方向的讨论主要聚焦在“九二共识”的存续与否,两岸交流政策的调整方向,两岸关系定位是否需要重述、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以及国共关系走向等敏感议题。目前的讨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张:

一是“维持现状或微调论”。其认为国民党检讨问题的方向与现实尚存在差距,两岸关系论述并不是败选的“原罪”,国民党体制的陈旧、腐朽以及沉迷于“九合一”大胜的喜悦中无法自拔才是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另外,两岸关系论述内容本身不存在问题,而是阐释的方式与效果存在问题,使台湾民众尤其青年选民难以理解其要义与内涵,产生了理解上的较大偏差。国民党应优先改革的是政策及运作老旧与不接地气。若要调整两岸关系论述,应该侧重提升两岸关系论述的宣传力与说服力,消弭现有两岸关系论述阐释上形成的误解与曲解,使更多台湾民众深刻体会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处理两岸关系是国民党的强项,国民党不应取短舍长。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5日与4位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会面时提到“九二共识”不是不能调整,但必须符合四个前提,即不违反“中华民国宪法”;民意支持;大陆能够接受其作为双方交流的共识;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等。老、中、青蓝营学者于1月21日举办“国民党的改造与革新——年轻化与本土化”记者会强调党要大改革,中生代应全面接班,但反对改党名。两岸论述若要调整,绝不能“违宪”、大陆要能接受,以及要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部分接受,有限改革论”。其认为不一定要抛弃“九二共识”,但要将国民党的立场更清晰化,要更强调“中华民国”的存在,依据“一中宪法”,明确“一中”即为“中华民国”,不断扩大“中华民国”的发展空间,以此对“台独”施压。国民党应改变其在两岸关系中充当缓冲的角色,探索契合青年民意的新定位。近期,前国民党主席郝龙斌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九二共识”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至少在2008年至2016年创造很多两岸红利,但当时国民党执政,现在国民党在野,因此两岸论述必须先从党内对话开始,经过讨论、对话、辩论形成新的共识。若大陆不愿意承认“中华民国”,可以考虑取消“三通”。此论在岛内引发各方质疑。

三是“全盘否定论”。其认为应该抛弃“九二共识”,重提两岸关系新论述。小部分较极端改革者将此次败北的主因归结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认为国民党应该更改党名,凸显“台湾主体性”,不再刻意强调“一中”,完全转型为以台湾为主体的政党,并全面“去中化”,甚至完全否定“九二共识”。如青年部主任萧敬严日前就针对党务改造,提出最重要的四大方向即两岸论述、组织改造、财务健全、人才培育,其中两岸论述主张“九二共识”已不被民众接受,应彻底抛弃,甚至提出“反统一”的两岸论述。但大多理性改革者皆认为此种主张不可行,一方面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两岸在语言、文字、伦理道德、宫庙信仰等方面都有共通之处,要去中化根本不可能,并且两岸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的政治基础,在党内支持者众,若贸然弃之或会激化党内路线争议,造成内部分裂。

四是“民意中心论”。其认为党内应集思广益,进行广泛的讨论、沟通、对话,寻求最大共识,并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有关两岸论述是否不要再提“九二共识”,国民党籍“立委”及中生代代表江启臣认为,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确在这次选举遭到挫败,民意对于大陆政策有所质疑是事实,所以如何提出一个切合民意方向的大陆政策,是内部要讨论,也是路线的讨论,希望党内在讨论时能大开大合、放开心胸、拥抱民意。由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张斯纲、游淑慧及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田方伦等党内青壮派成立的“+1”团队,发布声明呼吁国民党进行路线大辩论,有意参选党主席者,要公开阐述两岸路线,接受检验。

国民党两岸政策的调整影响深远

在所有的改革之前,人事调整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主席的补选正在进行当中,待领导班子底定,国民党将重新出发。而两岸政策关乎其未来的发展定位,也决定其未来的兴衰荣辱,同时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若国民党在关键十字路口上选择向民进党的路线靠拢,甚至与民进党争夺“反中高地”,将面临关于存亡的最大危机。一方面失去自身最大的优势。国民党最强的利器就是能够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维系台海稳定,实现两岸合作共赢,为台湾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盘否定”路线形同自行丢盔弃甲。另一方面“民进党化”的路线将其边缘化,崩解化。台湾已经有一个民进党,并不需要一个“民进党化的国民党”,若两岸论述与民进党趋同,不仅很难收复失地,恐怕会加剧现存的剧减,引发内部的分裂。

国民党确实需要改革为其发展注入活力,但一定要在关键时刻认清方位,明辨此次的败并不是“武器”的性能有待升级,而是自己没有充分发挥其战斗力。除了全面下架老人政治文化,修补制度运行bug,国民党应在改革节点上,将其两岸政策的渲染力及阐释力进行相当程度的升级,以主动引导民意,争取支持。(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王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