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0161933185XULJLYNUg.jpg

华夏时评:破解因残致贫 贡献中国智慧

本报评论员 2020-10-16 21:20:15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胜利在望。如果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国智慧?那一定来自于实践工作中。

打赢脱贫攻坚战,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是贫困残疾人, 解决“因残致贫”,中国的经验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抓紧研究建立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长效机制,则是持续解决“因残致贫返贫”的后续工作的关键中的关键。

总结中国经验,应该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对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重大意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扶贫方针,以精准扶贫的勇气和精准脱贫的底气,大大释放出我国的制度强势和政治优势。

而我们今天要研究建立一个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长效机制,核心原则依然是精准。

由于致残原因、残疾形态和残疾等级的差异,每一类型和等级的残疾人的特点、实际困难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加上城乡、区域、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社会因素,“因残致贫”和“因残扶贫脱贫”将是一个十分庞杂、需要精准再精准的复杂过程。

为此,在全面科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同时,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一要建立起精准的监测与帮扶机制。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详细动态掌握“因残致贫”家庭情况,精准监测、及时跟踪其生产生活情况、帮扶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

二要进一步完善 “因残致贫”家庭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试点“服务型救助”的有效方式,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和照护负担,在基本教育、医疗、住房、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帮扶力度。

三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经济困境中的撬动作用。加强对困难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创新就业方式,建立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增收、产业扶持的长效机制。

四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残扶贫。通过各种形式的培技赋能,帮助“因残致贫”家庭培育和增强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五要加强和改善乡村为“因残致贫”家庭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做好残疾人照护服务、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工作。

六要不断引导激励自强脱贫。及时总结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残疾人自强脱贫致富和助残脱贫增收的典型,以奋斗精神感人,以助残行动带人,不断汇聚起解决“因残致贫”的强大合力。

“因残致贫”问题是全球减贫事业共同面对的挑战,虽然我们已经探索出一些解决“因残致贫”的有效经验,积累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彻底解决“因残致贫”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建立健全推动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长效机制,带领广大残疾人一起行动、努力奋斗,展现中国智慧,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