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0171120554Elyxw89fg.jpg

农村残疾人仍是农村返贫困的主体与硬骨头 焦若水建议重塑农村残疾人发展性保障政策

文梅 孙家琪 2020-10-17 19:26:27

本报记者 文梅 实习生 孙家琪 北京报道

10月14日,在脱贫攻坚进入全面决胜的收官之际,中国残联和国务院扶贫办在京联合举办了“2020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残疾人脱贫攻坚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探索”。

“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但作为全国残疾人和农村居民中最为困难的群体,农村残疾人仍是农村返贫困的主体与硬骨头。”10月14日,在“2020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残疾人脱贫攻坚论坛”中,兰州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焦若水如是认为。

焦若水教授表示,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转型加深,大量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资源将进一步向城市流动,使原已存在的城乡差距格局进一步凸显,农村残疾人所拥有公共服务的资源可及性与便利性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50%的农村持证残疾人是重度残疾人,60岁以上农村残疾人占比40%。“老残一体”现象对公共服务造成十分严峻的挑战。

此外,2015年建档贫困户数据显示,20岁以上未婚、离异与丧偶的农村残疾人占34.75%,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残疾人没有健全的家庭。

焦若水教授认为,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往往被普遍化和平均化的要求所掩盖和忽视。针对农村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的服务基本属于空白。而由农村残疾人导致的连锁问题,“照看一个、拖累一群、致贫一家”恶性循环日渐突出。

在推进新时代农村残疾人事业治理变革方面,焦若水教授建议,要跳出“被动性、消极性的生存型农村残疾人保障政策”框架,重塑农村残疾人发展性保障政策。

全面完善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体多元”农村残疾人照顾体系,以家庭为核心,立足社区,充分利用市场、社会两个资源,解决农村残疾人残无所顾的现实困境。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