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018231243SlXYpvmsbC.jpg

找准公益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商业手段也能解决社会问题

文梅 杨德泽 2020-10-19 09:29:30

本报记者 文梅 实习记者 杨德泽 北京报道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下,全球经济一度陷入了停滞期,同时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各类公益机构的社会作用和企业向善的趋势。

10月16日,以“重启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0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简称“社企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东曙在会上表示,当有人担忧疫情之下人们的公益心是否被消耗时,就需要提出对于重启美好生活的思考。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马翔宇、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荣誉理事徐永光、财新国际董事副总经理李增新、创业邦董事总经理、天使基金合伙人方平潮、善达网执行总编马广志均出席了会议。“如果要把这个论坛冠上一个概念,那就是一种公益经济,一种利益相关的经济。直接让利益相关者站出来,各个公司在跟利益相关者不断地磨合当中,找准公益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沈东曙在会上如是说。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马翔宇表示:“我们的使命就是推动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共创美好的未来。现在社企论坛的定位是商业向善的行业生态平台,通过连接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和商业向善企业,致力于推动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美好生活。”

公益与商业似乎水火不相容。在公益圈,公益道德和商业化之间的争论同样由来已久,“公益的未来将往何处去,该不该商业化?”一直是圈内争论的焦点。徐永光认为,公益必须商业化,并一直以公益商业化为目标,在其《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书中,徐永光将公益解释为社会影响力投资光谱图,这个光谱图公益在左边,商业在右边,左边是花钱,右边是赚钱,左边偏重于社会效益,右边偏重于经济效益。所以公益要讲效率,往右走,公益可以转型为社会企业,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会上,徐永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能做出好的商业模式,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穷的。现在中国有电商,有发达的物流系统,有直播带货,可是为什么做不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直播带货使用的是同样的技术,但在实践起来直播带货要复杂得多,却依然做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商业化带来的社会效益,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商业。”

“公益破圈,跨界融合,商业向善,凝聚融合。”这是徐永光为公益商业化提出的16字箴言。他说:“公益现在已经跨界了,从整个社会企业商业向善就看得出来,公益已经跨到了商界投资界,那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目标去让更多的人来接受商业向善。”

据悉,本次发布会既是对于疫情之后公益财经的梳理和思考,也是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论坛年会的先导,届时年会将有更多企业出席并参与向光奖的评选,共同探讨新的商业文明。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是由南都基金会于2014年联合了16家中国知名的公益基金会和公益创投机构共同发起的,发起人即业内的先行者徐永光。截止目前,社企论坛共有5家理事会单位,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乐平公益基金会、红杉资本中国、老牛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轮值主席由几大基金会轮流担任,今年担任主席的是乐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东曙。每年社企论坛都会召开一次大型年会,针对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并为优秀企业颁发奖项。今年和往年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向光奖的变动,马翔宇认为,企业都是有向善的基因的,只是需要引导,向光奖的设立就是要做这样一些善意的引导。今年除了原有的社会企业奖、商业向善奖、年度影响力投资人奖之外,还设立了年度研究奖、抗疫特别贡献奖和组委会奖,用来激励那些在商业模式上作出创新和对于疫情做出特别贡献的企业。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