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中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迈出“决定性”步伐。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美好的愿景如何实现?10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要全面纳入“十四五”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制订“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提出有力度的“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分解落实,对“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会议透露,为了实现碳达峰,生态环境部将研究跨越“十四五”、“十五五”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在两个五年规划里面持续实施。“这个工作既必要,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同于我们常规的五年规划,也不同于在污染防治领域三年攻坚战的工作,需要在持续十年左右时间进行规划。”李高指出,规划要向地方、行业明确的传导压力、传导任务,要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相关的部门也要形成合力来推动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要强化监督考核,在“十四五”末要进行评估,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措施,支持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030年前达峰目标能够实现。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严控能耗强度,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强度,实施更加严格的控煤措施。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气,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此外,还要深化重点领域的低碳行动,推进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相关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低碳相关的工作,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低碳改造力度,推动数据中心建设、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提升;推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包括鼓励大家公交出行,鼓励消费低碳的产品,包括推动减少一次性餐饮浪费等。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为百分之百落实国家自主贡献、努力实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横向来比,实现碳中和愿景我们需要的时间比发达国家缩短30年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也显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决心。”李高表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工具还存在若干短板,新的碳中和愿景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需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