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123151541muTt7Gfhp7.jpg

2020中国家庭健康指数报告: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偏低,92.7%的调查对象有意愿接种疫苗

王晓慧 2020-11-23 17:43:08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这场始于2020年初的疫情,没人能想到它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大家都在焦急等待着有效疫苗的上市,期待着它能将我们混乱的2020拉回正轨,而最近的一些关于疫苗的新闻和数据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希望。

11月21日,在“2020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一份《2020中国家庭健康指数报告》新鲜出炉,报告显示,公众对健康中国行动的参与度、心理健康、自我健康监测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家庭健康产业、疫苗等话题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公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有高达96.7%的公众已经形成“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盖口鼻”的良好习惯;有92.7%的调查对象有意愿接种疫苗。

1.jpg

就此,中国家庭报社社长、总编辑张红苹表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和继续前进的力量。报告反映出‘大家有针对性的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偏低’、‘疫情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公众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家庭成员需求方面,健康产业还有很深的潜力可待挖掘’、‘为了家人的健康,请及时接种合适的疫苗’等现象。”

个人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偏低

家庭对个人健康素养的提升、健康行为的养成会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通过今年的报告体现出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营造清洁卫生的家庭环境、构建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等是建设健康家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发现全民健身行动调查对象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度差距最大,糖尿病防治行动调查对象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度最接近吻合。”张红苹说,有意愿或偶尔运动的人很多,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非常少,家人的鼓励和互动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因素,所以提倡家人一起健身。

此外,张红苹强调,除了三口或者四口之家的传统形式,其他非传统的家庭形式,比如丁克家庭、空巢夫妇家庭、独居人群等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家庭健康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也应该受到重视。

调查还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有45.6%的人曾经或多或少出现过焦虑或沮丧的情绪,但其中只有17.9%的人愿意主动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能主动与家人倾诉的占30.5%。另外,人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健康监测的意识偏低。例如,对于“40岁以上人群需要多久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的问题,有高达92.8%的调查对象并不清楚。事实上,《健康中国行动》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吸烟人群,应该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在自我身体健康监测调查中,仅有19.5%的癌症高危人群,能够每年参加一次防癌体检。

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健康人生的必要条件。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承受委屈时自我化解、自我鼓励的能力等,都是从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萌发的。建设一个健康的家庭,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传染病防控意识有所提升

除了传统的数据调查,基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此次报告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公众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意识有所提升,但如果把疫情比做一场大考,人们“偏科”现象却比较严重。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上网课大大增加了青少年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仅有18.1%的青少年,能做到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不过,有高达96.7%的公众已经形成“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盖口鼻”的良好习惯;有92.7%的调查对象有意愿接种疫苗。

以流感疫苗为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叠加流感季到来,流感疫苗需求旺盛。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5000万剂次,批签发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批签发量更是远高于去年,即便如此,一些地区仍然供需失衡。

如今,随着上海、天津、喀什等地新冠感染者相继出现增加,人们不禁又想起2019年同期新冠疫情在武汉地区开始出现感染,新冠疫情的再度发作不断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那么,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新冠疫苗何时进一步推进?成为大家愈发关注的问题。

就在1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公开场合给大家吃了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他表示,目前国际疫苗陆续揭盲,证实有效,我国的疫苗研发也在按照多条腿探索的方式推进,已有四种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到今年年底,一些应急的情况应该可以得到解决,不会出现无疫苗可用的情况。

无论如何,不管疫苗研发到了哪个阶段,大家都不能在防疫抗疫上掉以轻心。平时还是要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地,多开窗户多通风,不吃海鲜和野味。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