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128020807002Nrpkdv4.jpg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专家: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以强大的国内市场破题

张智 2020-11-28 11:00:28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以“十四五”为开局,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当前,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加上疫情影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在哪?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开启新征程的中国——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20)”上,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延续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更好谋划‘十四五’发展,需要我们看透基本态势,直面突出挑战和问题,寻找科学合理的出路,实施坚定有效的举措。”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原司长徐林表示。

中国经济快速回暖中

尽管今年遭遇了疫情冲击,但在积极的复工复产之下,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恢复了活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明年GDP可以达到7%以上,但不是重返高增长轨道。他表示,由于2020年的基数低,所以明年即便是7%的增长率仍属恢复性增长,两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可以达5%左右。

“经济增长逐步回到正常增长轨道,也就是5-6%的中速增长平台,为实现更长一个时间的发展目标打下重要基础。”刘世锦表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也表示,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预计在2%以上,明年恢复7%到8%,实现“深V”反转,中国也成为疫情爆发以来第一个实现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断提速。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

在刘世锦看来,目前,对于经济增速存在着“数字幻觉”,总觉得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增长乏力。事实上,从总量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非常明显。按照估算,假设2019年增长6%,剔除价格因素后,放在2000年就相当于30%的增速;放在2010年,则相当于增长11%。

“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到中速,需要通过激发与中速增长期相匹配的新机构性潜能,推动结构性潜能转换。”刘世锦表示。

同时,随着经济逐步回到常规增长轨道,宏观政策也要相应回归政策状态。刘世锦认为,目前还不适宜明显收紧,但要防止资金过度流向股市和房地产,要稳定宏观杠杆率,防止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则应继续扩大支持实体经济、提高生产率。

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断在中央“十四五”建议里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徐林表示,与过去相比,双循环强调“更加开放”;当今格局下的双循环实际强调的是要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在他看来,扩大内需不是简单地刺激内需,不是扩大无效投资,而是重点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扩大有效投资主要需要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投资,要有必要的进口替代投资;同时,要注重新基建的投资。

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刘世锦认为,应该从传统产业政策向营造高质量竞争环境政策转变,不再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投资、设备规模等作为准入条件,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内在的基础产业领域,在放宽准入、促进竞争上要有一些标志性的大动作。

随着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需求潜力则是不断释放的态势,二者客观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国内发展的路子转变,而且基本顺畅。彭森表示,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通过内循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未来15年,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中国的市场会扩大一倍以上,随着持续高水平开放,中国市场将被全球共享,并塑造新的全球化格局。”在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当前,我国已建立起扩大内需机制,居民收入与GDP增长相同步已基本实现,这为壮大内循环提供了可靠基础和经验。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市场也持续扩大,这个庞大的市场通过规则制度将对外开放为全世界共享。

徐林也建议,应该放开管制,消除供给侧的各种障碍;加强城市化的改革;同时,注意城市住房体制改革,要满足正常的房地产需求。

“我相信未来中国双循环的格局一定会变得更加高效、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徐林表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