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从北京法院网获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21年1月3日对新华联集团持有的亚太财险17.3%股权进行拍卖,评估价共8.51亿元,但最终起拍价定为6.81亿,与估价相比折价2成。
根据拍卖信息,新华联集团所持有的部分亚太财险股权被分成三部分进行拍卖,分别为3.8%、5.4%、8.1%,评估价分别为18693.89万元、26565万元和39847.5万元,拍卖价分别为14955.112万元、21252万元和31878万元。
对于竞买人资质要求,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表示,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参加竞买。但其也提示称,因拍卖标的物为保险公司股权,竞买人需符合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股东资格的相关要求,竞买人需详细咨询标的物过户及购买的相关政策,风险自行承担。
亚太财险100%股权全被股东质押
亚太财险的前身为1982年在深圳设立的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05年获准改建为全国性综合财产保险公司,即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2011年,经原保监会批准,海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受让公司100%股权,并更名为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2015年11月,新华联联合泛海等公司一同拿下民安财险100%股权,成为民安财险新的控股股东,次年1月便正式更名为亚太财险。
从更名之后亚太财险的经营状况来看,2016年净利润同比亏损幅度增长360%达到4.47亿元后,该公司即进入盈利通道,近三年该公司分别盈利0.14亿元、0.34亿元、0.43亿元。
虽然净利润得到了改善,但亚太财险的股权却暗藏隐忧。亚太财险的股东一共有五家,分别是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新华联控股,持股比例20%;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亚太财险第一大股东51%的股权被全部质押,第二、第三大股东所持合计35%的股权被全部质押和冻结,第四大股东14%的股份也被冻结。也就是说,该公司100%股权被质押、冻结。
本报记者注意到,亚太财险第一大股东武汉中央商务区是泛海控股旗下控股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98.86%股权。泛海控股作为一家地产企业,在2014年提出转型策略,由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向涵盖金融、房地产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转型。2015年,泛海控股斥资20亿元拿下亚太财险控股权;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持有郑州银行0.17%股份,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大连银行4.41%股份。2016年,“泛海系”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
终于,2020年1月,经证监会核准,其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如今,泛海控股金融业务已形成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为核心,涵盖证券、信托、保险、互联网金融、期货等金融业态的金融板块布局。
大股东泛海控股的偿债压力
但大手笔的金融布局外加自身大体量的项目开发,泛海控股的资金压力开始凸显,期间不断通过发债以缓解财务压力,但随着偿债期的到来,泛海控股已经需要出售房地产资产和其他流动性资产、引入战投等举措兑付债务以及支付运营成本。
其先是在2018年4月,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杭州陆金汀及其30亿元投资,后又转让了上海外滩仅剩的未开发地块,董家渡项目,在2019年1月21日,被宣布连同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地块一起,卖给融创,并开始去地产化。
今年3月27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拟向关联方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 24 亿元的融资,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以持有的民生证券 23.60亿股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卢志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在项目出售延期和发债融资不畅的情况下,泛海控股通过与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金额已超过80亿元。
根据2020年半年报,泛海控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23亿,长期借款240亿,应付债券149亿,短期借款159亿。而根据最新数据,公司债券存量规模87.8796亿,债券13只,其中将在1年内到期的有利率7.50%的15泛控01、票面利率6.50%的16泛控01、票面利率9.00%的18海控01。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再回到亚太财险的身上,目前,泛海控股旗下子公司所持51%股权已经被全部质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曾指出,股权质押本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一般而言,国有保险公司的股权质押相对较少,而民营保险公司的股权质押更普遍,因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保险公司股权是质量相对较高的押品,融资比率比较高,质押融资是很多企业的选择。但如果个别股东有过于激进的质押融资行为,会加大自身流动性风险,进而危及险企股权结构。
“股权质押对股东没有多少风险。要看股东的还债能力和债权人的资质,如果到了债权人要执行股权质押之时,保险公司的股东可能会非正常的变更或者无法变更而搁置,影响公司稳定。”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6年,海航集团出售民安财险瘦身之时,新华联和泛海控股正在编织自己的保险梦。当时的新华联联合泛海控股子公司等一同拿下民安财险10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亚太财险。如今,新华联正面临流动性危机,泛海控股亦存在偿债压力,相似的经历在亚太财险的身上会不会再次上演?
可以看到,不论是新华联还是泛海控股,质押旗下公司股权用来担保融资,是一贯的做法。但若股权出质用于融资后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债权人将可能通过司法手段处置质押的股权,这将被迫造成亚太财险的股东变动。如今新华联所持亚太财险17.3%的股权将被法院拍卖,泛海控股所持全部股权又处于质押状态。虽然暂时来看,尚不会对亚太财险经营造成直接影响,也不涉及出售险企股权的问题。但一旦危机真正爆发,股东层面选择出售股权来变现,保险公司作为子公司,也难免受到波及。
一位保险法学教授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旦保险公司大股东出现变动,势必会影响经营管理,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相关高管都有可能出现变动,甚至还有更名风险。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