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218194433pwSHhW52yT.jpg

王成忠:疾病让我低头,但我决不向命运低头

王晓慧 2020-12-18 20:33:33

王成忠家的鱼塘和格姆女神山

本报记者 王晓慧 丽江报道

从丽江市宁蒗县城一路向北,经过两个半小时车程的盘山路,记者的眼前一下豁然开朗。

一片空旷的耕地尽头,一座大山倚天耸立,那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是摩梭人心中的保护神,而神山便是摩梭人古老的一种崇拜理念,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他们期望在格姆女神的护佑下的摩梭地区能变成福祉的希望之地,祥和之地和幸福之地。

王成忠的家,就在那座山脚下的泥鳅沟村。

初见王成忠,记者并未见到他的脸,因疾病而无法抬起的头,让他的个子显得矮小一些。而就是这个看上去比别人“矮了一头”的王成忠,却活出了让人仰视的人生。

畜牧养殖带他走出贫困的沼泽

122.jpg
王成忠在煎鱼

48岁的王成忠,24岁之前的生活与周围的村民并无异样,砍柴、放马、种地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24岁那年,王成忠突感膝盖疼痛,短短的时间内,痛感由腿部直达颈椎,最终被医院确诊为强直性脊髓炎,然而,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而导致脊椎四级残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连独自起床都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王成忠一度感觉生活无望。

然而,那一年,他的女儿尚幼,他自知不能就这么倒下,随后,他进入了漫长的自主治疗期。

经过长达l2年的恢复,王成忠身体基本好转,疼痛终于消失,他也再次站了起来,但脊椎导致他的头只能低垂不能抬头,每次看人的时候,都需要将身子后仰。身体逐渐恢复后,王成忠想做点什么。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但王成忠铁了心要干出一番事业,“虽然身体不便,但我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2009年,王成忠在父母的支持以及自筹了部分资金的情况下,在自己10亩土地上自繁自养本地土鸡。那段时间,王成忠拖着残疾的身体每天坚持晚上自学养鸡知识,白天则在自己的10亩土地上规划、设计、建造围栏,经常早出晚归。加之有时还要拖着残疾的身体跑县畜牧局或乡兽医站向专家、学者请教本地土鸡的养殖技术和管理办法,有时则要到养殖大户家参观学习、交流。父母看着东奔西跑、疲惫不堪的儿子除了心疼,就是流泪。而王成忠为了尽快把养鸡场建好,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能睡个囫囵觉。

凭借着这股废寝忘食的毅力,王成忠的养鸡场年存栏量达l000只,年出栏量一年按两批计共2000只,年实现创收6万元。仅此一个产业,就帮助王成忠的家解决了贫困问题,他从中看到了生活希望。

2010年,王成忠在自家的宅基地上修建了七间l50平方米的猪圈,专门饲养了5头老母猪,为本村及周边农户年均提供了120头仔猪,年实现收入2万元。2011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对王成忠说:“你可以尝试一下养鱼,现在养鱼很有前途,可以多创造些收入。”王成忠思前想后,茅塞顿开,立即投入到第二次创业中。

2011年,王成忠在父母和残疾弟弟的帮助下,在经营好养鸡场、饲养好5头老母猪的同时,修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8亩的鱼塘,并用多年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买了4000多斤鱼苗,开始养鱼。对于王成忠这样一个细心、有远见,又善于钻研学习的人来说,养鱼并不是难事,几年算下来,一年的毛收入将近4万元,最高的一年达到了6万元。年均净收入达2万元左右。

五大产业助力增收

王成忠成功了。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现状。

据记者了解,泥鳅沟村是一个摩梭族、普米族、壮族和汉族聚居的村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神秘的风情民俗,同时,闭塞的交通和四处散落的村落,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美景,加之距离泸沽湖不过20公里的路程,王成忠打起了涉足旅游开发的主意。

“2012年,很多周围的人都到我这边来钓鱼休闲,一玩就是一天,但是,没地吃饭是个问题,我当时就想开个农家院。”王成忠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当年,王成忠自筹资金,修建了850平方米、七间房子的农家院,并于同年开始正式营业,接待游客。就这样,一座干净的院落临水而建,院外的鸡鸭和谐共生,各种果树围院成荫。王成忠粗略统计了一下,当年游客接待量就达4000人次,年实现创收收入6万元。

记者见到王成忠时,他就正在准备游客的晚饭,一条刚刚从家门前池塘捞起的草鱼,被王成忠简单腌制并煎烤,发出滋滋的响声。

王成忠创办农家院不仅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养猪、养鱼、养羊等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加快了本村及周边村脱贫增收的步伐。值得一提是,2012年宁蒗永宁乡发生“6.24地震”,在恢复重建需要大量建筑石材之际,王成忠不顾自家房屋震裂需要修建,又多方筹资修建了占地9亩、日出沙量600立方米的沙场,一年的时间,王成忠收入了10万元。王成忠实现了一项又一项事业的成功,但是,他没有忘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以及与他原本一样处于贫困的本村及周边村的人群,他始终把鼓励、帮助他们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需要招聘小工的时候,他都会优先选择残疾人和贫困人口,希望他们通过学习养殖技术,最终可以做到自强不息、脱贫增收。

如今,凭着身残志不残的自强不息精神,王成忠共开创了养鸡、养猪、养鱼、农家院、沙场五个产业,而且各个产业在一家四口人的齐心经营下正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jpg

晾晒在王成忠家院子里的玉米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疾病让我低头,但绝不向命运低头。”王成忠告诉记者,他愿意帮助身边的残疾人,让他们也一起富起来。

喝水不忘挖井人。2012年,王成忠由于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有一颗博爱的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被推选为村委会残疾人专职委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当地残联的支持,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并获得云南省残联颁发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称号。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