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2261151179ba4ZF8y6H.jpg

民法典实施在即!一共1260条,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杨仕省 2020-12-26 16:13:14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中国开启民法典时代进入倒计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距离民法典正式实施仅有几天,全面贯彻落实好民法典,就是对这部法典最好的尊崇之举。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部法典,就此诞生。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次对法律用法典称谓,意义重大,位阶较高。与它不相称或相抵触的刑事法、行政法、商法、社会法在具体运用时应该以民法典的规定为准,其他部门法应急速修改,以与民法典配套成龙,体现法律体系内部的统一性。”12月24日,京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兆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是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根本要求。这样做才能实现民法宪法的路径依赖,现代化从根本来说是人的现代化、法治化、权利化。

耗时五年修成正果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多万字。

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规范。

那么,已有单行民法,为何还需民法典?据悉,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推进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单行法是在不同时期制订的,在不同的时候侧重点或者立法的重心各不相同,所以各个单行法相互之间难免存在着表述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矛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所以迫切需要一部按照一定的体系、一定的框架把它系统地、有逻辑地、科学地编撰在一起的《民法典》。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五次编纂民法典。此前,我国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8年、1998年四次起草民法典,但都被搁置。

2015年3月2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第四会议室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宣布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当时,坐在我身边的好几位与会前辈都感慨地说,‘今天应该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作为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如是回忆。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工作小组明确了“两步走”的编纂工作计划: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再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历经几番挫折,自2015年3月启动开始,到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再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前后长达五年多,民法典终于修成正果。

制定民法典,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梦想。 实际上,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与众不同的是按照以往惯例,原本应当在2020年3月迎来首部民法典,但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部法典延迟两个多月。

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推迟至5月召开。尽管会期压缩,但代表们所提的建议和意见却一点也不少。对于民法典草案这样的重磅内容,代表们认真审议、充分讨论。据了解,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民法典草案作了100多处修改,实质性修改40多处。

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会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等方式,创造了全国人大会议历史上很多的第一次,比如,首次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记者会、部长通道等集中采访活动。

人民权利得到保障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共1260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民法典共1260条,涵盖从胎儿到坟墓全部环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编纂过程中民法典对原有法律作了不少修改,随着民法典的实施,预计各类配套法律、司法解释等将纷纷出台。”12月25日,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玉忠律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也表示,民法典全面调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公平规范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类民事活动,充分保护百姓拥有的各类民事权利,有助于增强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当然也应该包含家事法。在处理相关纠纷冲突时,注意‘民法出,忠孝存’而不是‘民法出,忠孝亡’。忠是国家对公民的忠,而不是公民对国家的忠。公民是主体,国家是客体。民与民都是平等主体,都是国家主人。”杜兆勇说,民法典实施应该注重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贯彻民商合一,更重要的是,修改市场管理法律,更加尊重公民或其他组织的市场主体权利地位。

杜兆勇进一步说,尤其要注意民企、国企、外企的国民待遇,消除一切市场壁垒。“国家作为民法典、将来的刑事法典、行政法典等的义务主体,要特别尊重公民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地位,保障公民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权利,尤其尊重公民的创造性劳动,尤其是公民的智慧产权,这是国家创新的基础,具有战略意义。要进一步解放私权主体,社会管理法要重点修改,比如户籍管理等法律法规,增加对人口流动的肯定性、确权性、赋权性,这对于建立市场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

所以说,“民法典编纂不同于一般法律汇编,民法典的这个‘典’字标志着民事法律制度的成熟,凸显出法律规范从量到质的变化,也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实实在在地涉及每一个自然人、法人、社会团体等,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贯穿始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说,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看,民法是关乎全局的基础性法律,不但对宪法的实施起到保障作用,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虽然民法典并非尽善尽美,在实施中还是希望达到一个超越法、德民法典的效果。这是我国第一个法典实施,应该特别注重发挥律师的参与作用,尊重公民的主权地位,迎接权利时代的到来。”杜兆勇说,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国家的主人是公民,保障公民的私权是国家最基本的义务,这也是民法典最重要的支撑。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