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112175117AygJVt6n33.png

精品诠释“无障爱” 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王晓慧 2021-1-12 18:49:24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和嘉宾体验点评场馆无障碍设施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20年的12月份,一场独特的无障碍精品体验分享活动在北京举行。当人们冒着寒风从北京市区赶到位于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与全国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之一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近距离接触的那一刻,寒冷顿消,暖意入怀,感受到一股难抑的发自内心的惊喜、震撼和激动。

“这是国际残疾人日收到的一份大礼!没有想到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基地建得这么大、这么好,无障碍设施这么齐全到位,这在世界上想必也当属首例;只有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下,才能有这样规模的凝聚国家实力的大爱工程,真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群体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一位来自全国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北京奥组委特聘无障碍的体验员感慨地说。

据记者了解,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点工程之一,是全国首个残疾人冰上项目训练比赛专业场馆。这是一项彰显国家大爱的形象工程,也是展示我国“无障爱”情怀的民生工程,它不仅要为北京2022冬残奥会训练比赛服务,也将承担服务于残疾人体育、参与全民健康、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国际交流等时代大任。这一场馆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必然要达到国际一流的最高水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形象地道出无障碍精品工程打磨所必然要经历的不平凡历程。

“小细节”成就“大情怀”

毋庸置疑,建筑设计与施工是一个庞大而纷繁的系统工程,而“无障碍”仅仅是万千设计构想和实施中小而又小的一个“小细节”。就此,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常常比喻说,它就像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一样,细密微小,不碍大局;但就是这些被称为“毛细血管”的“小细节”,却往往能成为一座建筑最温馨、最感人、最动情之处,能成就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社会的“大情怀”。

1.jpg

树脂材质的双层无障碍扶手

而在当今的建筑界,能把无障碍环境设计当作“大事业”来做、舒展“大情怀”者,尚为数不多。一些宏大精美的传世建筑,也往往因无障碍的一些“小细节”不时的无意间的缺失和疏漏而不尽如人意,成为不良障碍,有时造成伤害,留下终身遗憾。问题就出在设计源头对无障碍“小细节”的忽视忽略、不经意不在意。

而在这次活动中,记者遇到了一位能把无障碍与建筑设计并重的倡导者和推进者,她就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总经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无障碍技术研究院院长曹彬。

2.jpg

无障碍卫生间

“但凡把无障碍当作事业来做、做得好的、做出成效来的,都离不开主要领导的重视和亲自挂帅,标准院正是如此。”吕世明说,标准院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拥有独特的基因和优势。

据记者了解,2018年,标准院成立了无障碍技术研究院,在住建部和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开展了无障碍标准、无障碍设计、无障碍专项总承包、体育建筑无障碍、适老建筑无障碍、无障碍设施与装配式装修、无障碍认证等多项工作。

“在工程设计当中,我们非常注重从人的使用需求出发,突出无障碍创新设计,重视障碍需求的实际转换,我们完成了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和中国康复中心等无障碍专项的设计,参与了从前期立项可行性调研及建设的全过程。”曹彬称,在这些项目无障碍专项的实施阶段,他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将装配式技术和无障碍技术结合,保障了项目无障碍建设的高标准和高质量,打造了全面的无障碍环境,实现了功能复合、绿色生态、科技创新、人文关怀、开放共享为一体。

“高标准”成就“新追求”

活动现场,当大屏幕上展示出冰壶馆和冰球馆如“梦想之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画面时,建筑师为大家描绘着、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这里就是从清晨到傍晚,运动员挥洒汗水训练比赛之地。

本次担纲“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无障碍设计”并为建设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标准院无障碍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欣和他的团队。从2018年开始接手项目开始,经历近两年的日夜奋斗,与施工单位在工地一起打磨,在2020年11月17日这项工程终于交付使用单位,用张欣的话说是“梦想之翼、展翅起飞”!

3.jpg

运动员更衣室体验

近两年的磨砺,张欣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师成长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专家,他负责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无障碍专项设计,入选2020全国首次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2020年9月22日,张欣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中做“无障碍精品案例”分享。

“其实,在这个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与建设中,远远高于我们平时提到的无障碍通用标准,它要解决和关注到的问题远比一本《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内容要多得多。建筑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训练、如何参赛、如何观赛、如何在里面生活、如何避险等等诸多问题,而且无障碍设计要与整体设计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张欣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两馆一楼”实现全面的无障碍,将所有的高差都变成坡化的设计,全方位的“零高差”无缝对接,全方位“圆弧化”的无棱角设计,全方位“扶手”的护佑连通连贯,让这个未来的“冰雪世界”,成为扶轮者真正的“自由乐园”,也让以往谈“冰”变色的残障人,成为这个“冰雪天地”的主人,尽享“冰雪天地、自由翱翔”之趣!

“精细化”成就“好习惯”

在分享活动的交流会上,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项目施工单位北京城建集团项目部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吴蔚的介绍。吴蔚的讲述,让人们对“精细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障碍设计的“精细化”,并不能代表项目全面真正的“精细化”,只有设计与施工完美地无缝衔接与整体结合,才能达到人们的最终目标。

据记者了解,吴蔚团队为“两馆一楼”的无障碍设计为现实做出了贡献。更令人惊喜的是吕世明总结出的“无障碍口诀”,已融入这个工程技术主管的心中,“逢角必圆、逢台必坡、逢陡必缓、逢隙必合……”的口诀他张口即出。

比如,把装配式技术和无障碍完美结合,解决了建筑墙体承载力的难题。现代建筑的墙体与无障碍设施安装是一对矛盾,如何让无障碍卫生间的设施坚固耐用是保障安全性的前提。施工中他们创新性地采取了组装式墙体,为无障碍设施的精细化安装、安全化使用奠定了基础。在工厂里把卫生间整体拼装好,再运到现场来再进行一个总体装配,施工时间短,耐用性和精细化程度更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场感受多多。

“包括按钮、扶手、抓杆的位置,我们都经过实际的体验,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只能是通过实际的体验,宽了还是细了,长了还是短了,都是在亲自一点点摸索中总结比较出来的。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需要有“工匠精神”、“绣花工夫”才能办得到。”吴蔚说。

“新精品”推动“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任重道远。

吕世明在活动总结中指出:“无障碍的魅力在于它赋予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明价值、人文价值,承载着为大众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内涵与外延。现在从精品案例中我们又看到了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打造一个‘精品样板’,可以有效规避更多重点工程项目的拆除返工和二次改造,可以有效降低走弯路、耗资金的风险。通过精品案例,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无障碍的规划前置、设计先行、源头治理有多么的重要;无障碍‘一步到位’,就是节约成本、降低造价、减少返工,这就是经济价值的再现。”

吕世明最后说:“今天的交流分享给我们最好的启示是,要将‘设计’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源头建立机制,对规划先行、设计前置、咨询评审以及认证固化成为全流程、全闭环,突破和提升深化实化细化的要求;打破以往反复调整、反复修改却难以达标合规的困境。将无障碍专项导则与专家的智慧结合,与部委的顶层设计结合,充分体现人文艺术、文化价值的魅力;将图示图标图解图析新颖灵活、颇为实用的方法嫁接于设计各个环节,标准规范一目了然,一图在手可见可用,化繁为简便利高效。这些设计案例的做法和经验,实践验证,已经深得建筑师、施工者、验收者和指导专家等充分的认可和采用,并逐步规范形成了我国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新方法、新步骤、新流程。设计为建设之本,设计也为无障碍之源;树立样板,建立机制、健全责任,才能保证无障碍理念意识与行为的融合交汇、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才能避免弯路、避免返工、避免浪费、避免留憾。”

一个精品打磨和诞生的过程,彰显着社会协作的力量,更彰显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责任担当。无障碍环境建设要从设计策划、市场调研、材料采购、产品定制加工、现场调试的各环节上下功夫,要以“绣花工夫”去打磨每一个细节,才能处处体现出对使用者的关怀,让使用者感到满意,让使用者感到愉悦。因此,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建筑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障碍高质量、高品质和更宜居宜行宜业就会更如意、更美好!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