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114154120qvy09PYjEj.jpg

中国大豆年进口量有望首次超过1亿吨!大豆振兴“稳大豆”,国产种植热情将提高

杨仕省 2021-1-14 17:23:33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一路高涨。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大豆总量9280.3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幅17.39%,预计全年大豆进口量达1.02亿吨,这将是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超过1亿吨。

“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2017年9553万吨记录,在2018年进口8803万吨、2019年8851万吨的趋势上出现跃升,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生猪养殖的恢复和肉鸡消费的增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9年全年肉鸡出栏同比增长13.2%,水禽增加更多。初步测算,禽肉产量增幅15%以上,增产约300万吨,这是历年少有的。至2020年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二是对新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预案。但是,这里面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中国肉制品消费结构。”1月12日,黑龙江省食品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王小语介绍,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用途是饲料。转基因大豆加工后,其中80%产出量是豆粕,用作猪料、禽料、水产料;另外18%大豆油是副产品。“饲料需求增长才是我国大豆进口的真正原因。”王小语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是肉制品消费结构扭曲造成,尤其是猪肉比重过高。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会大幅降低,耕地也不会那么紧张。”

大豆行情怪异,中国需求有增无减

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稳居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都将橄榄枝伸向中国,希望分得一杯羹。

后来者俄罗斯也不例外。2020年6月中俄双方签署《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中国就此向俄罗斯大豆敞开了市场大门。规划中俄罗斯还提出,力争到2024年实现对华出口大豆370万吨的目标。不料,就在中俄大豆合作即将大迈步的时候,俄罗斯却宣布大豆涨价30%。

据新华网去年12月22日报道,因全球大豆价格上涨,俄罗斯决定对大豆出口征收30%的关税,新税率定于2021年2月1日生效,持续至6月30日。俄罗斯加收30%的关税,意味着对华大豆出口价将相对应地涨价30%。当前中俄大豆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自俄进口大豆87.12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进口量为73.25万吨,略有下降。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去年1至8月,中国仍然自俄进口大豆49万吨,同比增长9%。不过,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大豆占比不到1%,不足100万吨,影响微乎其微。

去年中国生猪需求旺盛,带动大豆进口屡创新高。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我国进口大豆达9280.3万吨,增加17.5%,最近连续六个月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养猪消耗粮食,养牛羊消耗饲草。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很多资本都在投资我国养猪业,导致猪跟人抢粮抢耕地。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却消费世界一半猪肉,成为世界最大养猪国。”王小语说,发达国家地多人少,却主要消费牛羊肉。2017年美国牛肉消费量1205万吨,人均39公斤,中国牛肉消费量823万吨,人均6公斤,差距悬殊。

据王小语测算,按照引进的养猪配方,圈养一头猪到200多市斤出栏,半年时间要消耗约600市斤饲料,其中玉米360市斤、豆粕150市斤(需大豆188市斤),去掉骨头以后基本是“得一斤肉用三斤粮”。1990年至1995年,我国生猪年出栏在3亿头水平,到2010年至2017年,增长到7亿头水平。7亿头猪要消耗玉米和大豆共计1.9亿吨,导致我国耕地矛盾凸显,带来国内玉米面积大幅增长和对国外大豆的依赖。我国18亿亩耕地,有6亿亩用于玉米种植,绝大多数用在饲料行业。1996年,我国进口大豆111万吨,到2017年增长到9553万吨,增长86倍。事实上,中国草原面积世界第一,世界四大草原,中国占据了三个,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基础。

并且,去年大豆行情很是怪异,大豆种植面积上涨达到了1.48亿亩,相比2019年多了825万亩,增长率为5.9%;大豆的产量为392亿斤,相比上一年则是多出了30亿斤,上涨了8.3%。同时,1-11月份的大豆总进口量为9280.3万吨,相比2019年同期的7905.2万吨,多出了1375.1万吨,同比上涨了17.39%。12月份预计进口量将会达到932万吨。

据业界预测,去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1.02亿吨(尚未公布),而2000年仅为1000万吨,足足增长了10倍,需求只增无减。

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

中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同时,还正在积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试图减少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该计划提出,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实施新的大豆振兴计划。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国家可能继续鼓励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国产大豆产量。”黑龙江的一位大豆种植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自2019年增加了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

大豆振兴计划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自给水平再提高1个百分点。振兴计划重点包括:一是扩大大豆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二是通过种植结构(如减少玉米、增加大豆)调整来增加大豆面积;三是优化补贴政策,调动种植大豆积极性。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为了解决大豆的消费需求,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和补贴来推动和扩展大豆的种植面积,以解决国内大豆需要进口的现状。“要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统筹安排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种植收益,合理确定玉米大豆具体补贴标准。”大豆振兴方案称。

在重点区域方面,振兴方案提出,做大做强东北和黄淮海优势产区,稳定西南间套作产区。2019年,东北地区第一批退出的500万亩轮作面积,一部分安排在黄淮海地区,开展夏玉米改种夏大豆;另一部分安排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稻与油菜轮作。

尽管如此,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对大豆需求缺口依然高达9000万吨。为此,振兴方案强调,立足中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格局。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00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385万吨增长45%。据美国农业部的单周贸易数据,在截至2020年12月3日当周,中国仍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在2020-2021年销售年度购买了68.54万吨的大豆。

不过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国产大豆突围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利好消息是: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392亿斤,比上年增加30亿斤,增长8.3%。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今年农业农村系统也要立下“军令状”,全年粮食产量要确保在13000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具体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口粮,就是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南方双季稻2020年扩种面积要稳住,同时要提高单产。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稳大豆,就是要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国内自给。

受政策刺激,国产大豆的种植热情有望继续提高。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