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两会前夕,各地争先恐后举办重大投资项目开工仪式,动辄投资数百亿、上千亿,省委书记、省长上阵助威。
例如,2月27日上午,武汉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305.4亿元,涵盖引领性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领域。
2月26日上午,山东省举行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8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设在济南,各市设分会场。其中,枣庄市共有25个项目,总投资179.4亿元,涵盖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领域。同日,江苏举行重大项目推进会,南京107个项目集中开工,包含创新载体、先进制造业、交通等领域,计划投资248亿元。
“从2021年1月至今,全国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新制造、生物科技、医养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实现我国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有利于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有利于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有利于‘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2月28日,资深经济学家、北京博雅产学研科技发展院副院长兼高级研究员邱仰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要妥善应对疫情,又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要推进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中央会提出一定的增长要求。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投资仍然是各地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起点,为确保开好局,意义重大。
去年受疫情影响,多地一批批重大项目迎难而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进度。“最近,各地都在集中公布重大投资项目,二月份结束了,三月份就是全国两会,如果现在还不开工,那就要等到15天以后了。所以各地安排得比较好,都是在二月最后几天集中公布。”叶青说。
月初的2月7日,上海公布2021年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大力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开工建设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
2月20日,2021年河南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2772个重点项目参与其中,总投资达1.6万亿元,主要涉及“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据河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省、市级重点项目共开工453个,总投资3018.5亿元。1季度全省计划开工重点项目971个,总投资8420.45亿元。“务必要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各项工作。”河南省省长尹弘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上强调。
2月24日,深圳举行了2021年第一批两千亿元投资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涉及项目222个,总投资2644.5亿元。
南京今年也将安排重大项目392个,计划投资2418.39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10个,含新型电子信息产业11个、绿色智能汽车产业7个、高端智能装备产业36个、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32个、制造业载体及其他24个。
除此之外,陕西官方发布的今年1月份,省、市级重点项目共开工453个,总投资301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1.6亿元。1季度全省计划开工省、市级重点项目1231个,总投资9111.6亿元,年度投资2966.4亿元。
天津市也集中开工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540亿元.此外,安徽省1月17日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49个,总投资1130.07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12个领域。
贵州省也下达2021年贵州省重大工程项目名单及推进计划,共安排贵州省重大工程项目4071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400.7亿元。今年贵州省重大工程项目3154个,年度计划投资5815.3亿元,占贵州省重大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的78.6%。
“各地大搞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准备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地方政府现在很少上马制造业的,都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制造业需要考核经济指标,基础设施只要提供了合格的公共产品就可以,没有其他需要考核的指标。“各地乐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事情很容易见到政绩。基础设施建设,最担心的就是支线机场这样的项目,不仅是经济效益没有保障,社会效益也不理想。”邓虹说。
抢占疫情投资增长点
“从武汉来看,这些项目还是不错的,质量都比较高,投资肯定比去年的要高,但现在只能和2019年相比,因为去年的情况较特殊。对投资而言,大家都可能比较低调,因为现在强调内循环,更多的还是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扩大消费。中国抗疫是最成功的,所以中国肯定会抓住2021年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投资、经济、消费、出口再好好地抓一把。”叶青说。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采取稳投资能够发挥投资稳增长的作用。
本报梳理发现,各地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打头阵”的项目分量十足,如继续向“两新一重”领域倾斜,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及支持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等。
“各地开工的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非常高,不仅补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也在积极抢占后疫情时代的新增长点。”叶青说,从投资领域来看,2021年各省纷纷将新基建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发力点。比如,春节期间,天津市津静线项目、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及仓储项目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分秒必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也表示,近期,各地开工的重大项目看,基本延续了此前的政策导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投资将更加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更加强调在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等领域,这已在各地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得以体现。
据记者了解,各地把抓项目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当前开工的项目还只是各地年度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对地方政府来说,抓项目主要靠招商引资,但现在招引项目越来越困难,各省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地扩大有效投资的同时,也着眼于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要把挖掘存量要素和节用增量结合起来。”叶青表示,各地要加快转方式、强动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