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自从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乔·拜登就职以来,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究竟会不会弥合冲突,重新走向合作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然而,无论是3月中旬的阿拉斯加会谈还是最近的“新疆棉花”事件都显示,双方激烈交锋的状态目前仍然未出现实质性改变。
3月27日,在“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暨第十四届金蝉奖颁奖盛典”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不平衡增长引发的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现象。这种情况下,欧洲、美国对中国联手实行经济等方面的打压,最近的“新疆棉花”事件很可能不会是一个短期的事件。
基于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双循环的背景下,中国既要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又要扩大内需。具体手段上,一方面要降低融资成本,及时降息;另一方面要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供给,也要重视新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本次年会由《华夏时报》主办,北京银行私人银行协办,主题为“金融业2021:双循环下的变革与信心”,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宏观经济、中美关系、资本市场、新技术、消费升级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变革。
贸易摩擦可能成为长期现象
在滕泰看来,不平衡增长引发的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现象。所谓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球区域增长不平衡,伴随着意识形态和体制差异的“东升西降”还会延续几十年;另一方面,美国、欧洲这些经济体内部的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社会出现矛盾和分裂。
以美国为例。美国过去30年的增长就体现出严重的行业、区域和产业分布上的不平衡:从行业上来看,美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占GDP的20%-30%,文化娱乐产业又占了GDP的20%-30%,加起来占美国GDP增长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金融业占有较大的比重,还有创新药、知识教育等等这些产业。毫不夸张地说,美国过去30年的增长,就是少数产业、少数地区、少数人口引领的一种非聚合增长。
贫富分化也因此日益严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8年美国中产阶级人口在美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仅居于50%上方,而1971年中产阶级在美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71%。
“不均衡的增长,不仅引发了美国对外的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冲动,在内部也造成了美国社会严重的分化与分裂。”滕泰指出,美国社会的分化与分裂本质上也是特朗普2016年能够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的原因,而之所以他在2020年输掉了选举,除了疫情因素外,更因为他只能利用分化制造更严重的分裂,却无法改变非均衡增长的经济规律。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这种不平衡的另一个特征是很多新经济产业的“头部化”。由于互联网经济在过去30年中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刻而严重的影响,很多行业前两名的企业在市场中占有80%、90%的份额,就像美国人用的Facebook和中国人用的微信、QQ,都是社交软件的前几名。经济头部化又加重了社会的分化,使70%、80%的人口成为了美国经济增长的旁观者。
因此他认为,不管是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冲动,还是转移内部社会分化、分裂的需求,美国都会使逆全球化的趋势延续下去。贸易摩擦不会因为美国新一任总统的当选而减少,只会变化成新的形势。
内循环不是“出口转内销”
对此,中国也提前着手应对。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7月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明确了要从持久战的角度上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滕泰认为,首先,“内循环为主体”绝对不是出口转内销,而是仍然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举例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中国全年出口鞋类接近100亿双,出口各类服装300亿件。这么大的出口量是不可能完全转内销的,因此即便是以内循环为主体,还是要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纵观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不论是英国、美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经济在全球扩张时,都是以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为前提的。因此,中国的增长也必须以高水平的扩大对外开放为前提。
另一方面,必须更加重视国内的内需市场。同样是2019年,按照可比汇率计算,中国的商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5.55万亿美元,而美国当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约是6万亿美元,两国零售总额占比已经接近了。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比例未来15-20年还将从30%逐渐向50%靠近。从这一角度看,内需能够承载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增长。
因此,“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对此滕泰认为,新时期的扩大内需战略与过去15年来的政策有所不同,除了针对一些旧的消费之外,重点要扩大新的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居民收入、降息等手段来刺激消费。
鼓励新供给,降低融资成本
滕泰具体指出,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相结合,应该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来推动。
一方面,要鼓励新供给、新的应用场景、新的体验,不断创造新需求。新供给能够创造一倍、两倍、三倍递增的新需求,而旧的供给过剩、供给老化反之会创造越来越少的需求。通过提升新供给的比重,降低供给老化的比重,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走上一个长期的上升周期。
例如5G。目前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国内5G投资过于超前,实际应用场景可能还不够多。滕泰认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应用场景的创造本身并不是靠计划或者规划出来的,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突破,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后,无论是智慧城市、智能家庭、智能制造等领域都会出现一些现在想象不出来的应用场景创新。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要创造新需求。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普惠性还是很高的,整体来讲各个城市、各个地区、各个产业、各个阶层的人口都是改革开放这40年经济增长的受益者。目前,如何在未来15年当中,让4个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7个亿,就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各个领域改革。
其中,降低融资成本,也就是降息是滕泰一直以来呼吁的政策。去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欧洲、美国都将利率降到0利率、负利率,但中国基本没有降息。他认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下,即便是降息房价也不会出现暴涨,而股市上涨不但有利于扩大融资,也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
近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议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