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4/20210408152611FkBcetkJ56.jpg

从媒体记者到职业公益人 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谷田:公益的本质在于唤醒

文梅 2021-4-8 17:39:59

本报记者 文梅 北京报道

相比许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面对记者采访时的侃侃而谈,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谷田似乎内敛安静许多,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你停下话头,她便微笑着沉默。

尽管如此,《华夏时报》记者还是对她奔波于公益一线时的忘我和投入记忆犹新。

大约是2018年的夏天,谷田带队探访四川什邡当地农村小学的新东方公益项目。她一大早就收拾停当出门,一直到天擦黑才回到驻地,一天的四处奔波加上日晒,使得她本来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通红,鬓边的几缕头发也被汗水渗得湿漉漉的。当时一同参与公益项目探访的《华夏时报》记者想要采访她,她腼腆地摆摆手,“不用了,你还是多跟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聊聊吧。”

在2021年4月1日的采访中,谷田始终围绕着新东方的公益项目展开话题,对自己的经历几乎只字不提。然而,对于一家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来说,过往的经历往往对他(她)选择公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华夏时报》记者在与谷田的交流中多次追问其个人成长经历,兴许是“招架不住”记者的坚持,采访最后,谷田终于有些腼腆地将自己与公益结缘的经历和盘托出。

看到谷田递过来的简历时,《华夏时报》记者不免有些吃惊——“原来曾经是媒体同行,你隐藏得够深啊。”听闻这句打趣,谷田笑起来。

2011年7月,谷田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编辑,曾经参与过“全国两会”、“走基层”等时政报道工作。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回想起来,这段工作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对政策的敏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015年3月,谷田进入新东方工作,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学生时代对新东方的情感。读大二时,谷田第一次走进新东方的课堂,成为西安新东方学校口译班的一名学员。她回忆说,当时代课的四位老师各有特色,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从不说空话套话,也不说教,课堂讲授清晰、幽默、励志,她每次下课回学校的路上,都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回到宿舍,依然会无法自控地再坚持学2个小时,室友笑她“像变了一个人”。谷田认为,自己后来考上人大研究生与这段经历的影响密不可分。

谷田进入新东方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成为新东方创始人、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带队的“梦想之旅”全国励志巡讲的随行报道员。每天看着台上的俞敏洪和讲师们真诚动情又不失风趣地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建立自信、开拓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大家常常觉得热血沸腾,甚至热泪盈眶。“当时俞老师说,就算我们一场讲座只能点燃那么几个孩子,也是值得的。也许,就是当年这段经历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谷田说。

2017年,新东方公益基金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谷田申请从品牌公关岗位调入基金会工作。仰仗新东方20多年积累的教学教研产品成果及品牌价值等基础,谷田开始着手建立新东方“企业公益、员工公益、学员公益”三级体系;打造“人人公益”的企业文化;加强跨界合作与深度内容策划,创新公益内容和形式;推动与学界、业界的融合,组织了 “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等活动,汇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校长、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为乡村教育建言献策。谷田觉得,自己进入基金会工作的这几年,无论是对公益的认知理解,还是在实操层面的理论建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说起新东方基金会发起的一些公益项目及其背后的故事,谷田如数家珍。比如,“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是由新东方公益基金会从全国新东方优秀教师中遴选出教师志愿者,与来自西部乡村地区的儿童一一结对,开展长期帮扶,成为陪伴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大朋友”,主要通过远程沟通、支教交流等形式,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发展核心素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考上当地重点高中,最终考上好的大学,改变自己、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改变家庭甚至一个乡村的命运。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又难忘的事。

谷田说,新东方很多老师都有海归背景,家庭背景相对良好,参与新东方的教育公益之前,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因此,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的老师第一次给自己陪伴的孩子打电话,孩子说一口方言,老师根本听不懂,完全是懵的;还有的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了,只有奶奶相依为命。老师打电话过去,奶奶以为是骗子,一接电话就挂,反复折腾了若干次,最后才知道是误会。”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谷田仍然记忆犹新。

在谷田的印象中,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聪明乖巧,还特别早熟懂事。他们从不向对口陪伴的老师撒娇哭诉自己的难处,还时常像个小大人似地反过来安慰老师“老师,我很好,别担心”,“老师,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这样的孩子教人如何能不呵护、不牵挂?目前我们已经有云南、四川、青海等10余个省市的800位乡村儿童与全国各地的新东方教师志愿者结对,成为陪伴彼此的朋友。相信未来这个‘朋友圈’的阵容还会越来越强大。”谷田对记者说道。

采访结束时,谷田这样总结公益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带来的改变:“做公益之前,在北京的生活好像就是我眼中的全部,但其实这种生活就像盆景,虽然精致,却也局限。中国很大,在这个国家的许多角落,还有太多需要帮助的人。做公益最受益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在与他人的连接中,让我们自知不是孤岛,也让我们自省愚昧肤浅。”谷田感慨道:“现在,我好像更加理解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华夏时报》:很多人都在探讨公益和慈善的区别,你的答案是什么?

谷田:我觉得公益和慈善最大的区别是,慈善给予的是钱和物,公益更重在参与和行动,公益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就像新东方精神曾经对我形成了巨大的感召,我也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项目策划和执行,和团队一起,去点燃更多处于教育资源分配劣势地位的孩子们,肩负起公益组织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责任和担当。

《华夏时报》:作为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你如何理解企业与企业基金会之间的关系?

谷田:新东方199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程,公益事业如影随形,可以说一直是我们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且鲜明的元素。2015年11月,新东方公益基金会成立,通过建构基金会这个更为专业且深入的公益平台,使我们的公益体系更加完善,项目运营更加科学,人员管理更加成熟,同时通过内外部合作,聚合更多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开始我们基金会人很少,但是俞敏洪老师特别支持专岗专职做公益,现在基金会专职4个人,基本上已经可以正常运作。据我了解,有些企业基金会的员工全部兼职,一只脚在企业,一只脚在基金会,我个人觉得,“一脚踏两船”其实很难,可能哪头都很难做好。这需要企业负责人对公益有深刻的认识,基金会也要跟老板强调这件事的意义。不少人可能会把企业基金会和企业的公益部门划等号,但这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企业基金会还是要着力于助力解决社会问题,企业公益部门更多则是凸显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聚焦点不同。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企业与企业基金会在法律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独立的法人机构,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究竟企业和基金会之间怎样才是最契合同时也是最具价值的互动,需要在实践中彼此感知和磨合,然后不断地调整,直到取得最佳的工作成效。我们基金会的良性发展肯定离不开新东方集团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加上俞敏洪老师近年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了公益事业,很多时候他都是到一线亲力亲为,很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用过多繁琐的流程,只要计划明确,项目明晰,很快就能推动起来。

比如我们的双师课堂项目,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老师就是直播主讲老师,一方面保证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们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采用的是集团教学管理部的系统化线上培训资源,可以为乡村教师成长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而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则依靠新东方全国学校管理层及教职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艺术教育项目得到了新东方国际艺术教育机构斯芬克师生的热情参与……所有这些成绩,都不是基金会单凭一个团队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得益于整个新东方集团的资源聚合和能量释放,这也是企业基金会与普通基金会最大的不同。当然,作为企业基金会,即使拥有先天的优势和资源,如果不能制定出相得益彰的公益项目,不能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开展公益事业,可能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背离基金会创办的初衷和使命。

凭心而论,新东方基金会成立至今能够运行得较为平稳顺利,而且为社会递交了一份不错的公益成绩单,与基金会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能够依靠新东方20多年积累的教学产品、系统及优质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关系紧密,在理事长王学文的指导和带领下,基金会项目输出不仅减少了试错成本,而且效果有保障。经过近6年的努力,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4A级。

《华夏时报》:乡村振兴是国家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此新东方公益基金会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谷田: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推动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当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实现动态清零,我国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步入新时期,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哪些变化趋势和挑战?乡村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摆在每一位关心乡村教育人士面前的必答题。

对此,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即,在传统物质支持、精神鼓励基础上,新东方进行立体化、精准化的帮扶,用科技助力教育均衡。首先是学校层面:从捐款建校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进行个性化帮扶;其二是教师层面:从线下英语培训拓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科培训,帮助乡村教师开拓视野;其三是学生层面:在励志教育、提供奖助学金基础上,关注乡村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给予特定群体精准帮扶,通过在线教育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比如,我们于2019年先后启动的“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向美而行——新东方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公益计划”等公益项目。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研学教育和阳光公益课堂,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和阅历,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提供长期支持。

《华夏时报》:你也参与了“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关于这段经历,有什么特别想分享的吗?

谷田:我带的那个孩子来自青海玉树,他叫松曲,12岁,正在上五年级。我问他想要什么礼物,他说最想要一块电话手表,我就买了寄给他。他拿到之后特别兴奋,刚开始一天要给我打五六个电话,一下课后就打过来:“喂,姐姐......”高兴得不得了,其实也没啥事,没说两句话就挂了,但这似乎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仪式。

后来我们约定每个周六晚上8点打电话,讲讲他这周学了什么,看了什么书,周末在做什么,学校有什么新鲜事。这孩子特别信守承诺,每周六晚上都会雷打不动地打过来。说实话,有时候我有事一忙就忘记了,可他还是会按时打电话。他觉得远方有一个姐姐在关注他鼓励他,心里有了温暖的寄托,就很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和心里话跟我分享。他平常在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人引导他去读书。现在有时间我会给他寄一些书,督促他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孩子的心慢慢打开了,眼界也似乎宽了许多,激起了探究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和动力。这些变化还是让我很欣慰和开心的。当然,松曲就像一面镜子,经常会让我反思和警醒,我从他身上也感受到很多美好的品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忘初心”吧。

《华夏时报》:据我了解,不少针对农村孩子的对口帮扶公益项目都是有头无尾,志愿者呼啦啦一帮人冲过去,往往是开始热闹,然后就没了下文。你们对参与项目的志愿者老师有约束机制吗?

谷田:是的,我们考虑到了类似项目的各种可能因素,所以针对这个项目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需要签署志愿者承诺书,项目执行期间,至少每个月老师都要给基金会反馈一次与孩子的沟通内容,基金会也会抽查,如果连续三个月不反馈,你就会因不合格而退出。

其实,现在我们新东方内部都不太用“帮扶”这两个字,因为大家觉得做公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多。比如“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有些新东方的志愿者老师写的定期反馈特别感人,说“大朋友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治愈大朋友”。对新东方的志愿者们来说,参与公益是一种双向的收获,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仅重温了内心久违的纯真和感动,也履行了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责任,而这种美好感受,不仅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历久弥新,也丰盈了我们的生命历程。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