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606125921UMcFDes5DW.jpeg

“多元化照护托养”江苏模式:“就业+康复”让残疾人更快融入社会

王晓慧 2021-6-4 21:22:16

扬州市残联将“融合”作为残疾人高质量生活的关键途径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摄影报道

“我太兴奋了,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的听障大学毕业生邵志阳难掩激动,摆出“胜利”的手势。

5月14日,江苏省“就业帮扶同心圆梦”残疾人就业联合招聘活动暨2021年春季江苏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南京举行,现场60多家用人单位拿出200多个优质岗位招贤揽才。

据记者了解,就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期间,江苏各地联动,共举行13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向广大残障人士提供1400多个岗位,吸引近万名残疾人前来“赶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平等就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数据表明,近几年江苏残疾人的职业素质逐年提高,仅2021年就有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903人。

记者了解获悉,江苏省残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委要求,履行政治责任、突出分类组织、坚持学以致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了群团组织的政治担当。而这次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就是江苏残联开展党史教育、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就业+康复”加快残疾人融入社会步伐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苏各地残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活化党史教育,让党史教育“接地气”“有人气”。

就在5月11日,江苏省残联组织召开《江苏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会上提出,要清楚了解江苏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及在全国的定位,努力取得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发展成果;把现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地、做实、落细,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达成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让残疾人朋友感受到亲切和友爱,从而更好地迎接生活、融入社会。

据记者了解,扬州市残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探索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针对残疾人康复和就业之间的盲区,扬州创新服务模式,建设“扬州市恒爱融合发展中心”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推进。

该中心主要为18-35周岁年龄段的三、四级智力、孤独症、脑瘫等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融合发展等一体化服务,实现0-17周岁接受康复、特殊教育后,至走向社会就业前的衔接过渡,提升了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残疾人融入社会。

经调研统计,扬州市18-35周岁年龄段三、四级智力、孤独症、脑瘫残疾人共1695人,有就业愿望的占91%,具有就业能力的占35%,这部分残疾人对就业、康复、照料等需求较为强烈。2020年,扬州市残联提出“恒爱融合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对进入机构的每一个残疾人进行专业评估,确保“精准筛选、一人一策”。

扬州市残联将“融合”作为残疾人高质量生活的关键途径,因此该机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康复托养机构,而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生活技能、社会融入服务的“加油站”。由于中心地点不在主城区,残疾人交通出行不够方便,扬州市残联设置了专为中心服务的“恒爱专车”,并与公交公司人员一道,按照几十个家庭住址,挨家挨户走访,确定科学的运行线路,为每个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便捷的登车站点,让民生实事“更走心”。

同时,中心专门建立家庭联系微信群,每周公布日程表、食谱,每月公布一次残疾人学习培训成果。机构与相关企业沟通争取,引进适合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项目;还加强与“残疾人之家”、爱心企业等联系,建立劳务输送关系,推荐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除了扬州市残联外,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残疾人工作水平,把便民、惠民服务落到实处,新沂市残联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多措并举,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行动。

比如,针对肢体重度残疾人办证需求,新沂市残联工作人员联合市医院评残专家组成评残小组,开展上门入户评残服务,打通残疾人办证服务“最后一公里”。

探索构建多元化照护托养模式

2021年,江苏省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列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将重点群体的托养服务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

其中,南京建邺区残疾人联合会聚焦重度残疾人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硬梗阻”问题,广泛倾听困难残疾人家庭需求,探索构建多元化照护托养模式。就在4月9日,建邺区残联在全市创新推出了重度失能残疾人“怡康莫愁”居家照护特色项目。

建邺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史学习教育正当时,建邺区将进一步巩固党员冬训学习成果,凝聚基层党员、志愿者、爱心企业力量,动员社会多元主体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为辖区重度失能残疾人谋福祉,不断推动“怡康莫愁”居家照护服务焕发生机与活力。

“儿子瘫痪卧床近50年,因为缺乏运动体重不断增长,我和老伴也都八十多岁了,实在承受不住他身体的重量。每到帮儿子洗澡的时候,将他移动到卫生间就要费上好大工夫。”建邺区兴达社区的困难残疾人姜文龙的母亲称,单单给儿子洗澡都成了大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建邺,像姜文龙家这种情况的重度失能残疾人家庭不在少数,缺乏自理能力的残疾人需要依靠家人照顾才能健康生活,但面对家人离世、父母年迈、一户多残的种种问题,重度失能残疾人的未来生活如何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为加强重度残疾人群体护理保障,建邺区残联在2021年初开始着手统计辖区重度失能残疾人的普遍性和个性化需求,并逐步开展建档立卡,以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服务保障方案。经过调查摸底和走访,建邺区重度失能残疾人“怡康莫愁”居家照护项目酝酿而生,姜文龙家庭成为了“怡康莫愁”的“首单”服务体验者。

此外,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的娄城关爱残疾人之家也已投入运营了一段时间。作为该市首个专为精神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残疾人之家,这里正通过“医疗+工疗”模式,助力精神残疾人改善身心状况、树立自食其力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娄城关爱残疾人之家由太仓市残联、娄东街道、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太仓市浩蓝社工服务中心运营,通过提供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服务,重点帮助住院期间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提高社会功能。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区康复期患者本人提出申请,医生评估、监护人知情同意后可参加工疗,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各两小时。

目前,这里共招募了近20名精神残疾人成员,管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十几年前,管女士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之后一直在市三院接受治疗,随着病情趋于稳定,管女士迫切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住院生活。得知刚建好的娄城关爱残疾人之家要招人,管女士第一时间报了名。如今,她每天“准时上班”,定时定点参与工疗,生活更有规律,心情也开朗了不少。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