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7151726500l2hslmpJ5.jpg

澳华内镜IPO过会:国产品牌第一市场占有率却不足5%,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赵奕 胡金华 2021-7-15 18:55:31

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随着微创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内窥镜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23亿元人民币。但内窥镜行业进口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的90%,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国产化率最低的产品之一,进口替代需求巨大。

7月9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结果,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华内镜”)首发过会。本次IPO,澳华内镜拟募集资金6.4亿元,募集的资金计划用于医用内窥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就本次IPO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澳华内镜发送采访函。澳华内镜在回复中表示,公司产品在国产产品中具备一定市场优势,在国外厂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软性内窥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渠道与服务、人才储备、本土品牌等方面优势,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加速内窥镜产品进口替代。

受疫情影响,业绩存波动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澳华内镜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终端医疗机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国内较早从事软性电子内窥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2020年12月25日,澳华内镜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公司控股股东为小洲光电,实控人为顾康、顾小舟父子。

业绩方面,2018年至2020年,澳华内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2.98亿元、2.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91万元、5290.86万元、1850.89万元。202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39.13%至60.54%,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至1700万元,上年同期为负。

澳华内镜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0.12%,2018年亏损,2019年和2020年实现盈利,2020年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存在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面对业绩的波动,澳华内镜方面在采访函回复中称,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在国内外陆续爆发后,国内及世界各地居民就诊及常规医疗活动减少,常规疾病检测和体检等需求下降,医疗资源向疫情防控集中。这些情况对部分国内公立二级医院、国内民营医院、境外私营医疗机构等公司主要终端客户的经营效益影响尤为明显,因此,这些终端客户对内窥镜等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和采购开支预算将受到一定影响。

澳华内镜表示,2020年境内外销售收入受到一定冲击,导致2020年业绩出现下滑,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相比上年同期的显著缓解,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公司业绩显著向好,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产品销量同比快速增长,从而推动业绩增长。

对此,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向记者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抗疫导致政府财政超支和医院预算下降,导致企业销售出现暂时放缓,企业还需关注未来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因为今年卫健委直属医院的预算也都缩减了75%左右。

在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澳华内镜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16.34万元、3044.87万元及3923.38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4.9%、10.23%、13.6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5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7.82%。

图片 1.jpg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至2020年,澳华内镜的研发费用率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较为相近,2020年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澳华内镜的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均高于研发支出,报告期内,澳华内镜的管理费用分别占营收的比例为19.92%、18.09%及23.28%;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75%、19.25%及21.17%。

此外,报告期各期末,澳华内镜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0.91亿元、0.94亿元及1.01亿元,存货金额逐年上升,其中以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为主。

图片 2.jpg

对此,澳华内镜方面表示,公司存货上升,主要原因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产品产量及存量随之增长,整体来看,存货构成及存货余额与公司的经营状况相适应,具有合理性。

内窥镜行业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巨大,但国产品牌发展十分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254亿人民币,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14.2%。同期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从164亿美元增长至2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5%。中国市场增速远快于全球,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不断提高。

但是,以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宾得医疗为代表的日系企业在医用软性电子内窥镜设备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较高,三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合计高达90%以上,而国内企业中,澳华内镜市场占有率约为2.5%,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对此,澳华内镜表示,公司最新的软性内窥镜产品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新代产品相比,总体性能参数上与行业主要品牌的技术水平没有实质性差别,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在招股说明书,澳华内镜也表示,与行业龙头相比,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市场占有率较低,如果将来公司不能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拓展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医疗器械行业专家王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医用软镜技术含量高,竞争壁垒强,国产在技术这块还没有突破,还没有国产器械知名企业进入,但硬镜迈瑞和深圳开立进入以后,都做得风生水起,新品上市后市场增长迅猛,国产要在软镜领域爆发,还需若干年时间的发展。

内窥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因此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国元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内镜应用场景丰富,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而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国元证券预测,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研报显示,从国产替代进程看,进口依存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23.7%下降至2018年的20.6%,国产品牌逐步下沉,国产替代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国元证券认为,在分级诊疗政策下,医疗资源逐步下沉,二级及以下医院将是国产内镜设备未来主要的增量市场,内镜配置率和内镜诊疗开展率有望加速提升,具有高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品牌将更受青睐。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