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8121554017aQ8Qz0CGY.jpeg

植物肉站上风口:未来3年市场规模达130亿美元,资本火热背后消费低迷待解

葛爱峰 王敬 2021-8-12 21:06:14

李蕾/制图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王敬 深圳报道

近日,瑞幸咖啡与深圳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官宣合作,推出选用植物火腿片的餐点新品。这是继奈雪的茶、喜茶、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在其门店内推出含有植物肉的各类食品之后,又一选择与植物肉跨界合作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驱动和大众健康消费观的升级,低碳饮食在不知不觉间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植物基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剧增,植物肉赛道也成为了资本追捧的新风口,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初创企业、跨国公司以自建工厂或找人代工的方式来布局这一行业。CBND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年之中,国内针对植物肉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多达26例,同比增长500%。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造肉行业处于风口期,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植物基产品得到了政策端、资本端以及产业端的追捧和青睐,可目前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存在消费端遇冷的状况。”

融资潮火热,广东植物肉企业数量最多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超5000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包含“素食、人造肉、素肉、植物肉、植物替代肉、细胞肉”,而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人造肉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尤其是植物肉,有很多知名植物肉企业都是广东企业。

去年以来,植物基行业频频受到资本关注。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植物肉细分赛道一年内的融资额就达到了前3年总和的4.5倍。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约占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的10%。

今年,植物肉市场也频频掀起波澜。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5日,中国植物肉品牌“除了肉”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8月6日,v2food也宣布完成近3.5亿元B+轮融资,截至目前其累计融资已达8.9亿元人民币。

而在美东时间8月5日盘后,“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Beyond Meat该季度营收1.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8%;但净亏损1970万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尽管Beyond Meat目前业绩不甚理想,不少植物肉品牌也同样在消费市场遇冷,但仍有大量资本进军植物肉行业。据国泰证券数据,2020年全球植物基人造肉市场规模约139亿美元,预计以每年约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5 年或将达279亿美元。

图片 1.jpg

据悉,作为一家深圳本土的人造肉供应商,创立于2019年的星期零STARFIELD在2020年的8个月内获得三轮融资,A+轮融资过亿元。如今,除了供应深圳当地的餐饮行业,星期零已经与包括喜茶、瑞幸咖啡在内的100多个品牌合作,进驻超过7000家门店。

和星期零STARFIELD同为深圳企业的Hey Maet也在去年半年内完成两轮总额超千万元融资。据悉,Hey Maet植物肉曾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Hey Maet产品端持续的技术研发、渠道端的开拓以及品牌端的推广强化等方面。

Hey Maet创始人兼CEO洪小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两轮融资主要使用在产品研发、渠道开拓、营销投放上面。另外在渠道层面,我们上线了天猫、抖音,在营销上,通过内容营销、定向投放、点线面测试,我们在抖音上的投放ROI也是高于食品行业整体水平。”

此外,上市公司也纷纷迅速出击,如双塔食品(SZ:002481),该公司在7月29日发布公告称,与植物肉(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共同打造“中国植物基绿色低碳食品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早在双塔食品2020年度报告中就曾提到,该公司“在植物肉领域的应用占食品级豌豆蛋白的20%左右”。据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双塔食品食用蛋白实现营业收入65325.15万元,同比增长22.16%;食用蛋白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32.54%,较2019年提升了7.33%;食用蛋白毛利率59.75%,同比上升了2.43%。

同时,深圳齐善、宁波素莲、四川徽记、江苏鸿昶等传统素食企业也相继进入植物肉市场,近年来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在人造肉行业进行布局。

星期零STARFIELD联合《商业周刊/中文版》发布的《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指出,植物肉作为高效的蛋白来源,有望填补肉类市场缺口,消费市场需求强劲,未来至少占据肉类市场的10%。

对此,朱丹蓬表示,若达到10%的市场占有,则已经超过三万亿,而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数字,这也是资本端不遗余力的推动植物肉的重要原因。

国内植物肉赛道前景如何

谈及植物肉和人造肉,人们往往混淆它们的概念。其实,植物肉并不等同于人造肉,二者属于包含关系。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径,分别趋近于“食品技术”和“生物技术”。一种是前文所提的“植物肉”,以谷物、豆类等植物蛋白质为主要原料;另一种是“细胞肉”,通过动物机体提取并分离肌肉干细胞,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增殖生产肌肉组织。相较于“细胞肉”,“植物肉”起步早,技术路径相对简单,工业化成熟。而由于技术和造价限制,目前国内在“细胞肉”领域只有两家初创公司。因此,目前国内人造肉的风口基本都指向植物肉。

“植物肉与真正的肉相比,碳水含量较高,蛋白质和脂肪略低,另外它含有植物的膳食纤维,且具有零胆固醇的优势。”天津市食品学会理事、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植物肉也有克服不了的短板。由于植物肉力求在口感和营养上完美,大部分植物肉都会通过各种添加剂来完善口感,一些配料成分的添加会造成植物肉中盐类的超标。”

陈野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植物肉的蛋白质含量高,其吸收率还是低于动物蛋白的,同时,植物蛋白还存在过敏源的问题。

据《白皮书》,健康是消费者选择植物肉的最主要原因,在复购植物肉的动机上,50%的消费者看中健康,27%的消费者首先关注环保,13.55%的消费者选择了好吃。

谈及植物肉所涉及的健康问题,陈野说:“植物肉和动物肉相比,在是否健康方面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不能说动物制品就不健康。植物蛋白的能量要低于动物蛋白,氨基酸的水平也低,为了口感植物肉中也会加入脂肪,只是植物肉中的脂肪少些。”

另外,陈野告诉记者,较动物肉来说,植物肉由于在风味和质构上存在欠缺,需要添加大量的添加剂,这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因此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白皮书》还显示,植物肉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关键词前三名分别是:食品安全、价格和食品体验,而这三点恰恰掐住了植物肉的痛点,成为阻碍其成为消费者常规饮食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低、尚未建立起消费习惯,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植物肉在中国市场销量惨淡的重要原因。对此,朱丹蓬解释说,消费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是植物肉推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消费者对于新的品类一般有三个理解阶段:认识,认知再到认可。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消费端对植物肉的不认可是正常的。

据《白皮书》,中国肉类产品需求缺口持续存在且肉类产品需求量巨大,因此对于人造肉,中国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同样,据欧睿国际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植物肉市场在未来几年几乎占全球的一半。

据悉,2020年12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植物基肉制品》团体标准,规定了植物肉制品的基本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这标志着植物肉行业已有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安全保障也相应提高。

“对于食品产业而言,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至关重要,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在研发、标准、流程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朱丹蓬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