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909095601hbGqCG5UZa.jpg

首部数字经济地方法规出台!聚焦 “缺芯”“少核”等产业链短板

葛爱峰 王敬 2021-9-9 11:24:14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王敬 深圳报道

今年9月1日起,《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据悉,这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公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以来,国内出台的首部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

据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北上深广杭五大城市稳居中国数字经济城市一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其中,广东多年来扶持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经形成较为庞大的总量规模,在8月24日上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典辉透露,去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占GDP比重46.8%,规模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6.6%,增速比GDP(2.3%)快4.3个百分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例》也进一步规范了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尤其是对数字经济促进的路径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条例》的施行将促进数字经济赋能产业以及数字产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陆晓丽博士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此次《条例》的推出有助于广东省在数字经济领域抢占高点。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具有更强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效能的发展内动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数字产业和制造业基础,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探索方面,是天然的实验土壤。

根据省情实际开展创新立法

2017年以来,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据悉,此次广东探索数字经济立法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经过今年5月和7月的一审、二审即表决通过。广东此次探索数字经济立法进程之快,体现出中央和地方都十分重视数字经济规范化,国家层面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立法正在加快推进。

《条例》共10章72条,以“2111”结构进行整体构建,即“两大核心、两大要素、一个支撑、一个保障”的框架结构,充分凸显广东发展数字经济的地方特色,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强化“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两大要素,逐步解决“缺芯”“少核”问题,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为广东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划出了重点。《条例》立足广东实际,是广东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在数字经济立法上的先行先试,是全国在数字经济立法的大胆探索实践,将为全国提供先进经验和可借鉴模式。

陆晓丽表示,《条例》是严格依据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对数字经济产业定义与统计口径出台的首个地方性法规。其施行不仅有利于对数字经济产业边界的把握和产业发展国内外横向对比,且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分工,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广东将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重点谋划推动应用牵引产业协同发展,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建立“芯片-整机”联动发展平台;同时,实施高端芯片和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奖补政策。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广东将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重点推进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期间,广东将贯彻落实《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面向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也将举办好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2021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等活动,营造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氛围。

针对“缺芯”“少核”等产业链短板,《条例》提出统筹规划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数字产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机器人、数字创意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壮大数字产业能级。

“《条例》中要有三个要点值得关注。首先,数字经济促进主体明确,责任主体和分工非常明确,这样在推进数字经济方面责任和分工问题就得以解决;其次,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产业数字化细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分产业促进,能够更有针对性;再有就是《条例》对数字经济发展要素的关注更加细化,包括数据利用、技术创新、数字基建和保障措施。通过落实责任的方式,细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规范。”盘和林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到2025年,广东将实现数字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10.7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园区和企业;超过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新业态新模式日益繁荣。

陆晓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次广东省发布《条例》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数据要素作为一部分,多领域挖掘数据资源的潜力和内在价值,明确对依法获取的数据资源开发获得的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并可以依法交易;其二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数字经济在跨境合作,产业全球布局、数字规则衔接方面的合作形式,以及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数字经济要赋能实体经济

一直以来,对于我国来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2021年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中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了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可以看出国家在科技创新的研究层面和产业层面全面进行了部署。那么应如何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互补?

在盘和林看来,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补,最重要的有三点:其一,遵循市场主导。坚持市场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对数字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来删选发展方向;其二,开放。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完善数字产业,服贸创收的同时引入更多知识专利;其三,规范。以法治化规范数字经济,推进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

陆晓丽认为,数字经济要赋能实体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前提是要重点发展并提前布局集成电路、芯片等核心技术和产业,解决系列卡脖子技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求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条例》提出,要推动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并且,针对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不快以及中小企业不愿、不敢、不会等问题,《条例》重点推动中小型工业企业运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对于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则全方位、成体系地提出工业数字化路径和措施,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对此,陆晓丽向本报记者指出,寻求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也需要重视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只有积极探索数字技术的落地应用,从需求端寻求应用场景,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利用好民间资本,要致力于探索PPP模式等吸引民间投资,共建新基建。而重视民营企业积极作用,则要积极发挥大企业在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中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提升中小企业、传统行业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内在动力,如从技术、观念、管理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再有就是发挥各种行业协会,法律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

陆晓丽认为,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企业内在效率提升需求下,全国乃至各地将迎来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将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生态培育等方面的指导条例,同时会在新基建投资与建设方面有所动作。而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将不断有民间资本涌入数字经济及落地场景应用,企业也会积极拥抱数字化、寻求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和思路。

盘和林表示,广东省未来将在数字经济上继续领先全国,依托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达的实体产业和块状经济,数字技术将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提升产业效能,而广东省也将在基础制度和新数字基建方面推进建设,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