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019211446J7mwLbtpvT.jpg

年检人次从200万到1000万,“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的底气在哪里?「华夏大健康价值发现之旅」

郭怡琳 2021-10-20 17:43:10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2020年以来,医疗AI上市潮此起彼伏,作为医疗AI中的“生力军”,影像应用领域的公司成为撑起整个医疗AI上市潮的支柱。近日,医疗AI赛道独角兽鹰瞳科技率先撞线拿下医疗AI第一股。

9月22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披露,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鹰瞳科技”)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择日将正式启动招股并主板挂牌上市。

鹰瞳科技上市在即,标志着医疗AI赛道梯队初见雏形。以鹰瞳科技为首推出的医疗AI解决方案开始改变新时代的医疗服务质量。据悉,截至目前敲响港股IPO之门的医疗AI企业共有4家,鹰瞳科技为何可以首先突出重围?未来的成长潜力又在哪里?10月14日,《华夏时报》联合头豹科技创新网、西南证券发起的华夏大健康价值发现之旅系列活动走进鹰瞳科技,通过实地调研探寻公司成功的密码和未来规划。

鹰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斐表示:“鹰瞳科技在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等方面,都已经建立起极高的壁垒和先发优势,这形成了我们技术研发和商业推广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我们持续保持领先。”

1.jpg

鹰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斐

鹰瞳科技首席医学官(CMO)陈羽中表示:“近年来,在AI算法的加持下,除了协助及减轻医生的医学诊断工作,鹰瞳科技Airdoc开发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相关的丰富产品管线,还能够为用户提供疾病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从目前鹰瞳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看,在未来,从健康评估到诊疗,AI+医疗的作用或将不断放大,市场极为广阔。”

1.jpeg

鹰瞳科技首席医学官(CMO)陈羽中

年检人次200万人次到1000万

10月14日下午,华夏大健康调研团队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的鹰瞳科技总部。迎门而立的粉色logo简洁温馨,鹰瞳科技的内在如这抹粉色一样特立独行,讲述着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

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总部在北京,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公司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通过视网膜影像、多模态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改善慢性病传统的早期检测及诊断方式,在医疗机构和大健康场景中实现对慢性病的无创、精确、快速、高性价比且大规模的诊断及相关健康风险评估。

2020年8月,鹰瞳科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由此展开在国内医院的使用,协助及减轻医生的医学诊断工作。

在鹰瞳科技的体验区,陈列着三台不同规格的检查仪,均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根据仪器规格和操作难度定位,它们分别适用于院内场景、院外体检及基层筛查。

跟随陈羽中的指引,记者先后体验了三款不同类型的仪器。其中基层筛查的便携仪器令人印象深刻。该款产品具有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特点。同时检查过程中同步的语音操作提示,加上内置算法的影像自动质量控制功能,便于基层技师和大众配合检查出片,避免了因操作不规范、取样不完整造成的AI判读失败。此外,在机器侧面,记者看到了一个类似手机充电接口的装置。陈羽中称:“这边可以连通充电宝供电,以备外勤时无直连供电环境下的工作需求。”

作为一家软件公司,鹰瞳科技同样注重硬件技术的拓展。在国内,绝大多数的医疗AI公司只专注于软件和算法的开发,像鹰瞳科技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屈指可数。这样做的好处,一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二来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鹰瞳科技在医疗产品设备的研发方面,实现对便携设备与解决方案的融合。因此,在糖网病筛查软件之外,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和独有硬件设备,是鹰瞳科技的另外两条产品线。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健康评估,有助于检测风险指标。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包括体检中心、社区诊所、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在内的多元化健康场景,并已产生十分可观的收入。

硬件设备包括全自助全自动便携式相机在内的三款自主研发设备,这些设备与辅助诊断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兼容,使得公司能够提供无缝结合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今年前3个月,2021年Q1部分软件收入1955.5万,硬件设备收入202.2万元。

截至目前,鹰瞳科技研发的硬件设备AI-FUNDUSCAMERA-P已经可以满足医疗健康场景的不同需求,在今年3月获得批准之后,已经于4月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产品实现大批量落地之后,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患者治疗的费用负担。

去年鹰瞳科技Airdoc产品共检测了200多万人次,这其中临床科室和体检等医疗机构的贡献最大。今年的目标检测量是1000万人次。

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陈羽中坦言:“这个目标对硬件数量形成了挑战。但随着后续硬件设备的产能和市场接受度的提升,筛查人数已经有了显著增长。”

院内开花院外香的大健康商业场景

穿过明亮的走廊,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裂隙灯设备。陈羽中指着它们说道:“这些市面上广为使用的裂隙灯、眼底镜是研发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产品依托的硬件模型。”在鹰瞳科技内部,如上所说的裂隙灯和眼科图谱随处可见,正是建立在这些大样本量数据、严谨医学逻辑和传统设备基础上,鹰瞳科技研发出了贴近大众检测需求的产品。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市场定位和策略选择非常重要。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曾表示,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做每个人用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只有大专家才能用得着的人工智能。

鹰瞳科技与其他面向三甲医院放射科的医学影像AI公司的不同,除面向院内眼科、体检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场景,还有更广大的院外大健康场景。其中包括在社区诊所及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均包含在内。另外,疗养院、企业诊所等也会是未来的预期场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市场规模预计自2020年的7600万元增至2030年的340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80%。而大健康场景中,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尚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预期2020年至2030年将以90.7%的年复合增长率,较医疗健康场景更快速地增长。

早在数年前,不少医疗AI厂商曾表示,希望将产品从院内拓展到院外的基层和大健康场景中。但从定位(主要基于CT等开发AI产品)来看,他们的产品天然倚重于院内影像科、心内科等科室。而在广大的基层地区,低端的CT、X光、超声等设备是主流,想要在基层地区扎根,技术难度不小。

而在乡村卫生院、社区诊所、药房甚至是企业诊所等机构里,有一台十多万的眼底照相机并不难。针对不同型号相机的成像特征,鹰瞳科技解决了算法模型在不同相机上的泛化问题,适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相机。这点对于产品的推广和覆盖来说,至关重要。

对鹰瞳科技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糖网AI产品也是鹰瞳科技率先获批的三类证产品。陈羽中介绍称:“第一张糖网病筛查三类证的取得,帮助我们率先展开商业化,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形成飞轮效应。”

以下的数据真实反馈了市场对于鹰瞳的需求情况。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及中国分别有4.63亿名(介乎20岁至70岁)及1.243亿名(18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然而,中国的糖尿病知晓率较低,仅为43.3%,控制率也较低,仅为32.2%。所以,糖网病变筛查具有体量大、优先级高两个特点。

事实上,AI眼底医学影像的优势在于,它既不需要跨越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病历资料积累,也不需要抽血化验及大型仪器的全身扫描,仅需单次拍摄,就能反映患者大部分的病情状况。因此,从一开始,鹰瞳科技就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一个前景广阔的多层次市场里生根发芽。

基于此,鹰曈科技现已积累了全面、海量及多样化的影像数据。“总共包含约370万张完整的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多模态数据,这也能够为辅助诊断以及疾病预防提供全面、严格、有效的数据保障。”陈羽中进一步说。截至目前,经过六年营运的鹰瞳科技已具备深厚的技术优势。在国内拥有148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以及6项已发布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鹰瞳科技的硬件设备以及海量的眼底影像数据将为其建立起坚实的产业护城河,便携式硬件设备将有利于其产品在下沉市场的快速渗透,大规模的影像数据是检测结果高准确性的保障。”头豹科技创新网研究分析师朱雨婕在调研时认为。

现如今,沉淀了6年的鹰瞳科技已具领跑优势,在顺利登陆二级市场后,能否将带来医疗AI赛道的龙头效应?

1.jpg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