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020105511R8AtA4NR2h.jpg

深圳一车抵贷平台被立案!由鼎盛时的900家锐减到80家,汽车金融迎来强监管

郭浩仪 葛爱峰 2021-10-20 11:55:28

本报记者 郭浩仪 葛爱峰 深圳报道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首次对外发布了关于“投哪网”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情况通报,披露投哪网案件进展情况。

根据案情通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此前对深圳投哪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警方于2021年10月11日对平台股东吴显勇、李志刚,高管陈智保等五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天眼查信息显示,投哪网于2012年正式上线,是深圳旺金金融集团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由深圳投哪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专注于互联网汽车金融领域,先后获得过广发证券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上市公司大金重工、巨人网络子公司上海巨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轮融资。

据投哪网网站数据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投哪网累计借贷金额611.18亿元,当前借贷余额26.17亿元,出借人数37983人。2020年1月,投哪网宣布良性退出网贷行业,此后将专注于催收回款与兑付工作。

公司目前车贷业务是否还在正常运作?《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投哪网客服热线咨询车辆贷款业务,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另一个号码,随后记者多次致电该号码,均显示为忙碌状态。

近年来,互联网汽车金融蓬勃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风险频发,暴力催收、套路贷、二押车等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一位银行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投哪网的崩塌是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汽车金融市场在高速发展中存在不少乱象,强监管环境下,目前汽车金融行业正在逐渐走向稳定和安全。

“退潮”后的车贷平台

汽车金融是以汽车主机厂为核心,向产业的上游和下游,直至终端消费者,所衍生出来的针对公司、个人、政府、汽车经营者等主体的各类相关金融产品;其市场主体主要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商业银行、汽车财务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和汽车保险公司等。

伴随着新车销售的发展和市场消费的进步,近十年来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25.9%,近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5.8%。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

在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不少P2P网贷平台也纷纷涌入汽车金融领域,野蛮生长下滋生了暴力催收、套路贷、二押车等行业乱象。公开资料显示,P2P车贷主要有汽车抵押/质押贷、车商贷款、汽车融资租赁、汽车垫资、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模式。

上述提及的行业头部车贷平台投哪网主营业务之一便是提供以车抵贷为主的抵押贷款服务。《华夏时报》记者以借款人身份咨询深圳多家银行和车企,均表示不受理车抵贷业务。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车抵贷是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汽车或自购车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或汽车消费贷款公司取得的贷款,分为车辆抵押贷款和车辆质押贷款。“车辆作为抵押物品,价值难以评估,且贬值较快,存在较高风险。一般情况下,正规机构鲜有‘车抵贷’业务。”该银行人士表示。

2018年开始,随着金融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P2P车贷行业规模加速收缩,接连有P2P车贷平台宣布清盘退出。2019年9月,恒信易贷对外发布良性退出的相关公告;2020年5月,作为在纽交所上市的首家中国车贷P2P平台微贷网宣布退出P2P行业;投哪网也于2020年1月宣布良性退出网贷行业。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的行业鼎盛时期,涉及车贷的P2P平台超900家。而截至2019年9月底,涉及车贷业务且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仅余80家。

但在“退潮”之下,不少车贷平台仍兴风作浪。《华夏时报》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输入“车贷”,发现有一万多条相关投诉信息,仅今年10月初以来的投诉就超20条,且大部分投诉对象为中小车贷平台。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贷款还清后公司不解除抵押贷款,车贷变租赁,公司擅自拖走用户车辆,高利率,套路贷。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P2P车贷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车贷公司一度乱象丛生、鱼龙混杂。而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虽有多家P2P车贷平台宣布清盘退出,但市场的暗流也在不断涌动。如今不少P2P车贷平台“换汤不换药”,踩红线经营,以高息高利的模式收割借款人,甚至虚设概念,打着“擦边球”大步前行。“许多借贷人缺乏相关专业金融知识,容易被平台误导,结果不仅权益受损,维权也困难。有关部门也应规范互联网贷款的发展,升级监管,提高此类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

汽车金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8.8万辆和250.3万辆,环比下降15.9%和11.6%,同比增长34.6%和29.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车市将会实现4%以上的增幅,到2025年,中国汽车年产销有望达到3000万辆规模。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走势向好,汽车金融行业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度)》(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人民币9774.84亿元,同比增长7.85%;全国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人民币7820.16亿元,同比增长8.71%。

《报告》还指出,得益于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各汽车金融公司的不懈努力,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从单一的银行借款和资本注入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延伸。2018-2020年共有15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占比达60%,体现了各汽车金融公司的股东方对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广阔前景有较强的信心,也体现了汽车金融公司因自身良好的经营发展和盈利能力而带来的业务增长需要。

另外,不少玩家也在逐步尝试将汽车金融下沉到农村地区。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布局,增加农村地区汽车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由此可见,下沉市场也或将成汽车金融行业的新“蓝海”。

不过,在市场前景明朗的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也将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上述《报告》认为,汽车金融在“十四五”期间仍有较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然而,伴随消费者的年轻化和多样化、购车渠道的场景化和线上化、汽车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白热化和多元化。

易车研究院发布的《消费类汽车金融洞察报告(2021)》指出,2015年至2020年,上汽、广汽、吉利等多数车企净利润呈现过山车走势,当前压力急剧增大。2021年至2026年,一旦大部分车企新车销量持续疲软,培育新的盈利点迫在眉睫。

宏皓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汽车金融公司急于抢占市场份额,在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环节的放低要求,过度追求放贷规模和速度,让整个行业积聚了大量风险。同时,随着近年来各界对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呼声增强,汽车金融公司声誉风险防控也面临新的挑战。

宏皓指出,近年来,汽车金融市场的监管趋严已呈常态化,这对汽车金融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方面应严守风险底线,优化业务模式,坚持渠道和服务创新并行,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