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市 张慧敏 摄
本报记者 张慧敏 李未来 深圳报道
继深圳、南京、苏州、无锡完成第三轮集中供地后,广州也迎来了2021年的最后一次土拍。
很明显,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房企融资端紧张,销售端业绩下滑,与前两轮土地拍卖比起来,广州第三轮集中供地拍卖依旧冷清。在民营房企“节衣缩食度寒冬”的情况下,国企央企依旧是广州第三次集中供地中的“主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城投平台也纷纷为土地市场托底,包揽“家门前”地块。
土拍规模逐渐变小
12月2日,广州市第三批集中供地正式落幕,本次推出的地块共17宗,成交13宗,流拍4宗,成交率76.47%,13宗地块全部底价成交,成交建面226万平方米,揽金约304亿元。
回顾广州前两次集中供地,第一次成交地块42宗,成交建面799万平方米,成交总价906亿元;第二轮集中供地成交地块23宗,成交建面357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569亿元。很明显,广州三次集中供地的成交规模、成交金额都依次递减。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本次挂牌的17宗地,有7宗是“回炉地”(即第二轮集中供地中遭遇流拍的地块)。7宗“回炉地”中,有4宗的起拍总价较第二轮有所下调,降幅都在10%以上,其中白云太和镇沙亭地块降幅高达21%;番禺利丰地块和从化江浦地块虽然起拍总价并未下调,但分别取消了10%回购物业的配建要求和引进产业的要求,实际拿地门槛也较上一轮明显下降;唯一一块起拍价上涨的地块位于增城区,该宗地起拍价较第二轮上涨约4%,据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测算,该宗地取消了配建回购物业的要求,其实际起拍楼板价较第二轮也下降了245元/平方米。
另外,相较于第二次集中供地的严格条件,第三轮还放松了部分规则,有部分地块取消了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总价款的要求,允许最长6个月内付清,南沙和黄埔的地块更是取消了限房价的试点要求。
尽管相较第二轮集中供地,第三轮在价格和规则上都降低了门槛,但广州本次的土拍热度并未因此回升。根据克而瑞研究院消息,广州本次17宗地仅吸引了不足10家房企参拍。而且,本次参与的多数为广州本地的城投、城建类的政府平台公司,获得地块的民营房企仅一家。
对于广州土拍趋冷的原因,克而瑞研究院表示,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近几月广州楼市行情明显趋冷。据CRIC监测数据统计,今年7月份以来,广州商品住宅成交量逐月走低,同比降幅多在三成以上。11月末,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上升至15个月,较今年年中时明显拉长。
另一方面,利润空间未及预期也是导致房企参拍意愿不强的原因。以再度流拍的番禺大石街两宗地块来看,尽管两宗地起拍价降幅均在10%以上,但番禺大石街一号地块仍有1.68万平方米的无偿配建和2.42万平的回购配建要求,番禺大石街二号地块也有5040平方米的无偿配建和2.1万平的回购配建要求,实际起拍楼板价约在2.3万元/平方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宗地块2公里外临近地铁站的新盘售价仅在3.7万元/平方米,以此价格估算,上述两宗地的地房比已经超过0.6,另外,受配套欠缺影响,上述两宗地未来商品住宅价格势必会更低,地房比会更高。由此来看,大石街两宗地块的实际盈利空间并不高。
城投企业“托底”拿地
具体来看,央企保利发展成功竞得海珠区华洲路、番禺区石楼镇、增城区朱村街3宗地块;国企方面,广州南投斩获南沙区友展路、横沥尖岛14号、17号3宗地;白云城市建设则获得白云区太和镇、钟落潭雅园新村2宗地块;知识城集团获得黄埔区长贤路、长岭居外环路2宗地块;广州地铁、广州城投分别竞得白云区均禾街地块、从化区江浦街地块;星河地产竞得南沙横沥尖岛16号地块。可以看出,作为区属国企的知识城集团、白云城市建设、南沙城投兜底了“家门口”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城投平台“托底”拿地已经是当前土地市场的普遍现象。
申港证券研报统计,已经完成三批次供地的城市中,无锡成交20宗土地,其中城投公司拿地17宗,房企拿地仅3宗;南京成交31宗涉宅供地,近九成地块为国企摘牌,其中城投公司摘牌18宗;苏州供地21宗,11宗被政府城投公司托底获得。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区域城投平台拿地,这体现了在民营房企不愿意拿地的情况下,为稳定本地土地市场,区域性“自救”措施开始启动。李宇嘉认为,区域性城投平台承担着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其需要通过地产来反哺资金投入,并为公共服务设施融资。另外,国企央企前几年已经开始去杠杆,加上近期开发贷和信用债主要投向国企央企,其资金实力雄厚。为稳定土地市场,这些企业需要积极发挥社会责任,进而为稳定整个楼市做贡献。
未来土地市场走势如何?李宇嘉表示,从当前政府供地的结构以及国企央企拿地的趋势来看,土地市场正在触底,并在金融信贷政策开始纠偏的情况下,带动住房消费市场触底和走稳。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