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2021215384EzzEZR72l.jpg

对话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医疗AI第一股始于踏踏实实做产品「华夏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

郭怡琳 2021-12-2 14:41:59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医疗并非新概念,但鹰瞳科技却用AI技术撬开传统医疗的创新之门。

近年来中国医疗AI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传统医疗模式创新变革,积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科技医疗技术,并随健康需求升级得以大范围推广应用。科技医疗技术的出现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疾病的筛查、诊疗和随访效率,弥补专业人力的不足。

医疗AI是新一代科技医疗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充满无限可能,同时具有不断上升的市场潜能。如何用医疗AI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难题是科技医疗从业者关注的焦点:是重走传统医疗来时的路?还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

作为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鹰瞳科技在视网膜影像AI领域受到了业界和学界广泛认可。今年11月5日鹰瞳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拉开医疗AI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在11月26日举办的2021年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华夏时报》记者专访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时,他分享了视网膜影像AI技术如何打通任督二脉飞跃资本市场。

以下为访谈内容,有删减。

《华夏时报》:鹰瞳科技作为第一批成立的AI医学影像公司,您也因此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时您出于什么原因萌生成立一家公司的想法?

张大磊:我曾在医学院就读,毕业后喜欢软件,转型为程序员,先后参与过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项目。2014年,家人就医被漏诊了,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多少人能够随时随地找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呢?如何让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呢?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做了现在这家公司鹰瞳Airdoc。之所以把名字取成鹰瞳Airdoc,源于我们希望优质的健康服务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且不会因时间空间而改变。

《华夏时报》:具象来看鹰瞳科技设计了哪些产品,如何定位自身未来发展的细分领域,着重于哪一部分市场?

张大磊:导致中国人死亡的原因,一是中风,二是心梗。它们带来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很多人害怕的肿瘤等疾病。实际上这些疾病都有长期地、持续地血管改变,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直接观测这个人的血管,就可以发现相关的风险因素,以及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鹰瞳Airdoc一直长期在做这个事儿,我们用深度神经网络时刻学习一个人的血管不停发展变化的过程,请最顶级的医疗机构专家做标注,教会算法识别疾病和分期,分辨到底哪种情况是正常,哪种情况是异常,如果有异常,是几型几期,包括哪些是动脉硬化、动脉弹性减弱、动脉阻塞,哪些是心梗、中风、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步一步把不同的产品以最精准的程度呈现给用户。

《华夏时报》:鹰瞳科技的首张医疗器械三类证诞生在糖网。而这个领域也是AI医学影像赛道相对冷门的细分市场。您为何选择视网膜领域切入?

张大磊:视网膜确实是人体比较神奇的组织。实际上,人类80%以上的信息输入来自于视觉。我们视觉是一个复杂的机制,人类能够看到的是光线反射回来,这个物体上面反射出来的光线透过我们的瞳孔再到黄斑部位,在整个视网膜上面把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传到大脑里面,让大脑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我们看见的每个图像全是大脑脑补出来的画面。

此外,视网膜上有非常复杂的血管网络,可以直接无创观测到神经元。通过血管和神经,我们能够不断判断一个人相应的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假设一个疾病会影响到血管、神经,比如说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肾病、糖尿病,我们通过视网膜可以观测到。作为一个组织来讲,视网膜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组织。因此它在临床上已经是一个应用广泛,且直接诊断的依据。

我们产品去年8月份获批,拿到NMPA(国家药监局)第一张视网膜领域人工智能三类证。之后,去年11月份视网膜AI检查被写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这也是代表着整个行业和学术界对我们的认可。我也相信随着我们产品管线的丰富,接下来相应的功能也会不断被写到心血管、神经内科和更多科室临床诊断指南里面去。

《华夏时报》:您把视网膜AI精准医疗微观场景进行了细致解读。而从宏观的角度,您觉得精准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张大磊:鹰瞳Airdoc的视网膜检测算法,相当于一个更客观的,并且是非常高精密度的刻度标尺。我们从中发现原来不同人的个体化差异还是广泛存在的。与此同时,在治疗方案、用药反馈、手术恢复等方面也会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对于精准医疗一个大的判断和逻辑。

在这个大的逻辑之下,具体到更加微观层面,从预防到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这几个阶段里面,都有很多精准的工作要做,比如将传统上的基因检测和各种各样的体征检测结合到一起,这样也让我们对人体掌握和判断更加多维度和完整,在精准治疗的程度上面再往前走一步。这是微观层面的几个分析和理解。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体认知度提高,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各样新的方法和工具出来,我们也一直致力于不断通过最好的传感器,加上最好的算法,和非常坚实的医学基础,能把它变成成本越来越低、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的精准健康管理的手段。

《华夏时报》:不久前,鹰瞳科技在AI医学影像方面开创了一个历史,作为医疗AI第一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请您分享下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张大磊:首先我并没有觉得我们成功了,我觉得这一切刚刚开始。我们本身是一家持续创业的公司,一直认认真真做好产品,认认真真做好服务。过去几年时间,我们感谢客户和投资人,还有我们合作伙伴、全体员工,大家携手持续不断努力往前走。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喜欢认认真真脚踏实地。这可能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做企业真正重要的是认真把产品做好,让每个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我们会在这个路上不停向前。

我们还是一个创业中的小公司,还需要大家多多关注和多多支持。

《华夏时报》:业内普遍认为鹰瞳科技现在的成功是基于非常强大的院外运营情况,您看好AI医学影像技术在院内的前景吗?

张大磊:事实上,我们现在院内用户比院外用户多。截至目前,我们在医院临床科室、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布局产品。基于我们产品是软硬一体结合,因此可把它的使用成本不断往下降,从而让C端用户直接用上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在院内院外拿到双批文,进而同时开展服务。

我们公司创立的导火索是因为家人漏诊、误诊事件而引发。因此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随时随地都在。无论院内院外,真正重要的事都是把产品做扎实,做到任何医疗机构、任何医生用起来放心安心。只有产品对医生和用户来讲都有很大帮助,产品的使用量才会有保障。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去年和今年的数据对比,每个服务网点用户复查率都在上升,同时每个服务网点院内客户复购率也在持续复购,我们特别开心看到产品的价值所在。

《华夏时报》:请您展望下鹰瞳科技的未来,以及您眼中下一个十年,医疗行业还会发生哪些颠覆传统的改变?

张大磊:我们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所以接下来我们会专心练剑,把产品做好,做到不管给谁都会用,不管在哪里都有得用,不管是谁都用得上。

对于医疗行业的未来,我们有两个基本的思考。第一个思考,我认为用技术算法去取代医生并不现实。人类是非常善于使用工具的,同时也非常善于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第二个思考,有没有可能改变医生和患者时间、空间完全重叠的诊疗模式。比如说,医生的诊疗经验和患者的治疗需求,两者在医院的相会传统上是基于伦理监管和大型检测设备。面对这样笨重检查设备的制约因素,我们有没有可能依靠科技让它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