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202183623lLKkCmR2bU.jpg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小议

姚峰 2021-12-2 22:30:33

姚峰

近期,因为 ST康美集体诉讼案的一审判决牵连到独立董事的天价赔偿,引发资本市场相关各方对独立董事制度优劣的大讨论,独董的权、责、利,罪与罚,以及独董制度的缺陷与重构成为热门话题。我认为,这是好事,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独董制度的一次深刻反思,是完善中国独董制度的一次绝佳机会,必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独董制度”是舶来品,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我国于2001年正式建立独董制度,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综观20年来独董制度实施效果,似乎差强人意,与当初引进的初衷还有一段距离。

本人曾任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当时就曾高度关注中国独董制度的实施运作,专门在协会成立了独董专业委员会,聘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开展相关的调研、课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独董培训、任职的工作指引。我个人体会,“独立董事”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两点:一是“董事”,要具备担任公司董事的资质、能力和水平,在公司治理上能担负起作为董事的职责,即大家经常说的“独董要懂”;二是“独立”,独董区别于执行董事,就在于他是公众股东利益的捍卫者,负有保护所有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即“独董要独”。

对于独立董事如何做到“又独又懂”,大家谈论了很多,也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我这里仅就独董的“独立”如何落实,谈点看法,有些是当年在中上协工作时和大家一起讨论过的,有些是结合近年来工作实际产生的新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独董不独”,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不清;二是薪酬来自上市公司,瓜田李下。独董常常是大股东或管理层遴选的,独董的薪酬也由公司支付,独立性存疑。

解决之道:

第一,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建立独董人才的资源库,凡是通过一定程序、具备一定资质,经过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独董资格培训和考试通过的,均可进入独董人才资源库,作为后备独董。资源库对独董人才按行业、专业、地区进行分类,供上市公司进行公开挑选,以此解决独董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的关联矛盾。

第二,每家上市公司按公司规模(市值)、行业平均利润率和薪酬水平,向第三方权威机构(独董人才库)缴纳“独董年金”,同时,缴纳一定金额或比例的“独董职业保险金”,由第三方权威机构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独董薪酬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按月或按季代为发放,切断独董与上市公司的直接经济关系。

第三,加强对独董的监督管理。独董每个财务年度结束,要向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交一份“履职报告”,对过往一年履职情况进行总结并做自我评价,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方权威机构根据市场对公司的整体反映,交易所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并听取所在上市公司的履职评价,为每位独董出具考核意见,相关材料载入独董的工作档案。

第四,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独董履职环境。第三方权威机构每年开展独董评优活动,每年评出100名优秀独董,对优秀独董进行宣传、表彰。因为优秀独董会给公司带来良好声誉,提升投资者信心,推动市值上升,由此,可建议相关公司给予优秀独董加薪或一次性奖励。第三方权威机构除发奖励证书外,对多次评为优秀的独董,任期届满时,优先推荐到其他公司担任独董。对被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等处罚过的独董,则进行自律谈话,严重的公开谴责,并从独董人才资源库中剔除。

最后说一句,从目前各方面的条件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作为“权威第三方机构”,可能最为合适。一则是它隶属中国证监会党委直接领导,是中国证监会直接指导的机构,熟悉了解监管信息、监管政策、监管法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则是它是上市公司“自律性”社会组织,会员制管理,是上市公司之家,也可以说是上市公司独董的“娘家”;三是它有一定的基础,中上协“独董委”已成立运作多年,出台了一系列自律规范工作指引,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

(作者为原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