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09174426x58YEVG8vd.png

青海最大城投公司破产重组尘埃落定,完全市场化或成发展新出路

王永菲 冉学东 2022-1-9 22:51:53

本报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

陷入债务危机长达三年的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投集团”)债务解决方案尘埃落定。

作为青海拥有七百亿的城投公司,近日,青投集团发布《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七家企业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隔日,西宁中院裁定批准了青投集团等十七家企业的破产重整计划。

根据《调整方案》,最终以原股东共计100%股权全部调整,权益清零;战略投资者国电投旗下黄河水电出资43亿元获得转股平台(省投本部)42.24%股权,剩余57.76%股权以及项下权益归转股归债权人股权债所有为核心方案。据悉,将有332.49亿元至495.66亿元的债权将进行债转股。

国资股权清零

青海七百亿的城投公司破产重组,所谓的城投信仰再受到冲击。

青投集团破产重组核心方案为原股东股权清零。《调整方案》显示,原股东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持青投集团本部的共计100%股权全部调整,调整完成之后上述原股东不再持有青投集团本部的股权;另外,除青投集团本部外,其他16家旗下重整企业之全部股东所持股权也将全部予以调整,均无偿让渡给债权人。

本报记者向青投集团方面致电咨询,截至发文,未收到回复。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国企违约事件频出,如紫光、永煤等国企。国字头机构靠政府背书+资金优势的单一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安光勇坦言:“重组调整方案,基本上只是股东的变化而已。如果没有在具体运营模式和人员的釜底抽薪,恐怕会造成换汤不换药的结果。之前所投资领域,如:金融、房地产、有色金属等,除了面对经济下行,同时也面临着地缘政治的冲击。如果在其投资组合中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其结果会不容乐观。”

重整之路漫漫

在债权人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期盼下,青投集团破产重组计划最终落地。三年时间里,各种小道消息频出,此次重整计划落地,也让债权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2021年6月,重整战略投资方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到来,才真正加速推进了青投集团破产重组的进程。

2019年2月,青投集团债务危机苗头初显。3笔应付利息为1087.5美元的美元债与2000万元的“18青投PPN001”初现延迟兑付;同年8月,又一笔1087.5万美元的债券利息延迟兑付。

2020年1月,青投集团一笔利息合计960万美元的美元债出现实质性违约。至此,青投集团因资金流动性紧张,主体评级与债券评级被多个评级机构由双“AA”下调至双“BBB”或“CCC-”,评级展望至负面。

2020年6月16日,青投集团收到的重整申请通知显示,相关债权人已向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发行人进行重整的申请,其依据是发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及发行人缺乏清偿债务的能力。

青投集团作为产业类国有企业,长期致力于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房地产开发及金融等领域的投资,青海省投激进举债,有息债务规模较大,流动性危机导致债务危机爆发。近三年时间里,青投集团深陷债务违约官司,法律诉讼爆发;公司资金链断裂,供应商债权人不断上访,选择破产重组也为重启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0年8月28日,青投集团线上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12月10日,西宁中院裁定对青投集团进行实质破产重整。根据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申报情况,青海省投被申报的债权高达680亿元,涉及多家信托公司。2021年12与23日9:30,青投集团线上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尘埃落定。

环业投资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本报记者表示,青投集团破产重组反映了政府以自身隐含信用支持的平台公司举债发展模式的终结以及城投信仰、国企信仰的终结。未来金融机构对于政府平台公司、国有企业的融资将会走上主要依赖融资主体信用的道路。

柏文喜认为:“重组后如果能够走上完全市场化的道路,青投集团以原有的雄厚的产业资源来讲还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