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150930047q86udylJZ.jpg

大湾区支付市场“新起点”:数字人民币迎布局机遇,中小机构仍陷经营僵局「大湾区金融与资本市场前瞻」

郭浩仪 葛爱峰 2022-1-15 12:06:56

本报记者 郭浩仪 葛爱峰 深圳报道

在“非银支付新规”“支付降费”等接连出台的2021年,支付行业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随着行业监管高压持续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推进,近年来湾区支付市场也受到较高的关注度。《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年内不少支付机构积极完善跨境支付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同时,纵观年内央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罚单,违规违法等案例也层出不穷,中小支付机构生存艰难的态势仍在延续。

此外,数字人民币也是2021年支付行业的热门话题。2020年10月,数字人民币首次在深圳亮相。202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外界介绍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支付即结算、可编程性、可控匿名等特征逐渐被产业所熟悉。然而,新事物的兴起往往容易导致乱象丛生,数字人民币在大众的瞩目下也经受着灰黑产的考验。

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支付市场,ShowFin智库创始人、支付百科研究员寇向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随着粤港澳三地加速互联互通,大湾区正汇聚起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政策扶持、经济与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非常适合金融科技包括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落地推进和实践。不过,粤港澳大湾区支付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小支付机构变动不断

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深入、产业链基础日趋完善以及互联互通等强监管常态化的推动下,支付行业正迎来一轮新的变革。同时,不少中小支付机构也面临着阵痛和转型。

回顾2021年,记者统计发现,年内大湾区中小支付机构违规违法的案例层出不穷,一方面体现了监管日趋收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小支付机构艰难的生存境况。

以腾付通为例,该平台是腾邦国际旗下深圳市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品牌。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最新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持牌支付公司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两名责任人分别处罚。

不仅如此,2021年12 月,因腾付通控股股东腾邦国际正在开展重整事宜,腾付通向人民银行申请中止《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查工作。目前,腾邦国际正全力推进破产重整上诉工作,公司是否能够重整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另外,易联支付、银盛支付、乐刷科技等支付机构在去年均领到了百万级别的监管罚单。记者梳理发现,银盛集团旗下的银盛支付此前已收到多次央行罚单,多次被罚原因涉及“未按规定管理收单银行结算账户”“未按规定落实有关风险管理措施等”“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支付也首次被央行公开处罚,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罚单显示,美的支付因违反机构管理相关规定被罚款2万元。而有的支付机构已成为罚单“常客”,例如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嘉联支付因反洗钱不力、违反机构管理规定等被处罚了3次。

除了“满天飞”的罚单,还有支付机构要面对内部的“烂摊子”。2021年,微信刷脸支付生态头部服务商一卡易与其控股股东恒宝股份发生矛盾,其主要原因为股份公司与子公司股东之间就子公司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截至目前,这场控制权的争夺战尚未收场。

另一方面,也有中小支付机构选择“卖身”巨头。2021年,华为完成了对讯联智付的收购,正式支付牌照。随着华为等头部企业进军支付赛道,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迎来新的变局。“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支付机构频繁被罚,苏筱芮认为,眼下,商户问题、反洗钱等是支付机构受罚的“重灾区”,主要是因为内部管理方面松懈,存有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另从外部环境来看,洗钱手段方面不断出现新形势、新变化,支付机构没有与时俱进完善相应制度也可能是违规原因。

苏筱芮指出,后续,支付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赛道,以合规为基石,以创新为驱动力,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支付解决方案。

大湾区支付市场新机遇正在酝酿

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规划的持续推进,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深入。

针对“一个湾区、三种货币”的情况,各大支付机构也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服务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满足港澳及内地居民的跨境支付需求,拓展移动支付场景,促进大湾区金融支付服务一体化。

目前,大湾区居民可通过支付宝实现出行、政务服务、生活缴费等功能。据悉,AlipayHK至今已经覆盖内地所有城市线下门店、跨境交通、滴滴叫车、共享单车,及广州、中山和佛山公交。而湾区所有贴有支付宝标识的商户,AlipayHK也都可以顺畅支付。此外,支付宝(澳门)也率先开通了向内地实时跨境汇款业务。

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发挥其平台能力,帮助香港和澳门商家触达内地游客群体,推动港澳地区行业数字化。借助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等微信生态能力,港澳零售、超市等行业也可以推动线下门店技术升级。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大湾区600万商户受理银联二维码支付。其中,港澳8万家商户支持通过云闪付APP扫码。交通出行方面,云闪付港澳页面均支持跨境巴士购票服务。在香港可以通过云闪付“乘车码”乘坐新巴城巴等线路,在澳门可以通过云闪付APP扫码乘坐澳门轻轨等。此外,云闪付还提供线上缴纳学费、水电费、社保、税费等服务。

从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依然强势,中小支付机构处境仍旧窘迫。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正在浮现。

2021年初,非银支付新规拟定多条反垄断认定、处置相关标准,并将非银支付机构按照业务类型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在监管的顶层设计中将支付的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切割,以便提高后续监管的靶向性。

随着反垄断的推进,大湾区部分中小机构的支付产品也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易观发布《2021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第3季度,壹钱包市场份额为1.19%,位居市场第三。记者通过2021年平安集团年中财报获悉,壹钱包已累计服务3.49亿个人用户、215万行业客户。

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应用场景也在加速扩容,用户规模不断拓展。根据央行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已达1.4亿个,对公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1.5亿余笔,累计交易金额约620亿元。

在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下,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业务规模和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12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在与香港金管局开展系列合作,双方已成功开展第一阶段技术测试,实现在香港本地银行和指定香港商户范围内,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充值、转账和消费的基本功能。目前双方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探索数字人民币系统与“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方式。

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在跨境场景上的突破尝试,也为数字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方向。苏筱芮认为,深圳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客群正在不断有序拓展,从大陆试点地区的用户延伸到中国香港个人用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数字人民币场景持续丰富,能够为后续进一步拓展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奠定根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