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20202350su1Kclchzx.jpg

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按下“快进键”,机构推动碳减排压力仍存「大湾区金融与资本市场前瞻」

郭浩仪 葛爱峰 2022-1-21 16:06:13

本报记者 郭浩仪 葛爱峰 深圳报道

当前,碳中和规划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绿色投资机遇,绿色金融也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使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在当下“双循环”“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时机之时,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与金融机构应紧抓这一历史机遇,获得进一步发展。

回顾2021,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金融领域作出了诸多有益实践。2021年1月,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2月,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3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正式实施;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详细描绘了金融强省建设蓝图;11月,四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

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展望未来,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已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未来绿色低碳事业和绿色金融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广泛普及、传播、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达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共识。

构建绿色金融示范窗口

回望过去一年,绿色金融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词和高频词。

碳期货研究开发工作首当其冲。2021年1月,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4月19日,广期所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谈及广期所揭牌后的下一步举措,证监会此前表示将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市场主体树立绿色投资理念,继续支持绿色主题基金产品的发行,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研究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表示,碳排放期货等绿色发展类产品是广期所的核心战略板块,而碳期货上市后,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

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是中国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记者表示,广期所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而设定,其定位更加国际化,未来上市的品种将会与国际市场接轨。他认为,创建广期所对于推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要素定价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通过产融结合的定价方式,使得大湾区经济运行的效率更高。”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作为绿色金融领先地区,广东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上取得了明显成绩。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根据广碳所数据,截至2022年1月12日,广东碳市场配额现货成交量突破2亿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首个配额现货成交量突破两亿吨的试点碳市场交易平台。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之一,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也愈发受到重视。大湾区也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2021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对象涵盖大湾区内地八市13家法人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金融机构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深圳在实现绿色金融方面更是举措不断,积极发挥着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先行示范作用。202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为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程。7月,《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明确环境高风险企业必须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绿色保险”在全国率先成为法定险种。

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生态将不断呈现出新变化,绿色金融、碳金融等金融产品和业态将逐渐涌现,成为湾区发展新动力和新主力。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出高质量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同港澳统一标准、发展壮大绿色金融机构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将环境评估纳人信贷流程、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生态环境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大湾区碳排放交易市场、探索碳金融创新等具体要求。

展望未来,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已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未来绿色低碳事业和绿色金融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广泛普及、传播、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达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共识。

产品和服务创新活跃,金融机构压力不减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扎根于此的金融机构也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汇丰中国合作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根据公开及调研数据测算,大湾区绿色债权产品融资规模约为15万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自身产业升级和金融产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绿色信贷方面,大湾区金融机构先后创新推出“排污权质押融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乡村振兴复垦贷”“光伏贷”“林链贷”等40多个绿色信贷产品。截至2021年6月末,广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2.6%,增幅高于各项贷款28.1个百分点。

绿色债券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发行规模增长显著。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绿色债券发行总额分别为68亿元、164.4亿元、1506.8亿元、2270.6亿元和760.1亿元,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区域分化明显。大湾区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建设发展,发行了全国首单“三绿”资产支持票据、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等;另外,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发行境外4.5亿美元高级债券和8亿元人民币绿色高级债券,在香港、澳门两地同时挂牌发行全国首只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

大湾区保险机构也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发展,陆续研发了多种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蔬菜气象指数保险、光伏日照指数保险等;值得一提的是,人保财险推出的“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全国首单落地广州花都,成为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绿色保险创新服务民生工作方面先行先试的又一举措。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有所突破,广州、肇庆等地出台了绿色融资产品指导意见,同时还打造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不过,现阶段大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绿色创新实践经验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挖掘。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撑。不过,金融机构也需要辩证地看待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专家认为,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的绿色金融投资,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会有大量的投融资机会;投融资产品会得到迅速创新;市场上寻找绿色低碳和ESG投资的比较资金规模会迅速增加。”深圳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该人士认为,随着碳市场正式启动,减排责任压实到企业本身,这对于“高碳”排放企业来说,担子无疑越来越重。对于金融业来说,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都要因应“双碳”的需要做出调整;而减污降碳会改变资产估值和市场预期,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绿色转型过程中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项目逐步退出,又将导致银行机构存量信贷资产质量劣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