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7/20220702104529WcfzNeTfUs.jpg

从CSR到ESG,企业如何做好社会责任的必答题?

周南 2022-7-2 13:52:45

本报记者 周南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期,茅台、小鹏汽车、Bilibili等一众“明星企业”均发布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6月30日,网易也发布报告,从技术研发、公司治理、用户保障、人才发展、绿色运营、公益行动6个方面进行了ESG披露。而在2020年之前,多数企业发布的还是社会责任报告。

从CSR(企业社会责任)到ESG,其间的延续与转变,是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ESG是CSR的升级版。首先,ESG是投资驱动,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恰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所不具备、因而最遭人诟病的特点。其次,ESG把治理的因素纳入整个体系,这就使得ESG可以自我实施。”

而不变的是企业这一主体。当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现代企业寻求长期存续的基础,企业如何摒弃只崇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固有思维、融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多方资源以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如何做好社会责任的必答题?

“万里长征”中被委以重任的企业

企业提供人类必需的服务和产品,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在践行ESG的“万里长征”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实践者,被委以了重任。

当企业追求利益而忽视公共目标时,气候、环境、饥饿、社会公平等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因此,各界都在寻找如何让企业发挥作用促进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方案,包括社会责任、政府监管。“但收效并不太好,尤其是社会责任,它其实是企业在满足法规之上产生的志愿性行为,无法有效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实现这些社会目标。”柳学信说道。

直到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报告《关心者赢(Who Cares Wins)》首次提出ESG,向商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2006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成立,ESG框架正式成型,ESG投资理念开始流行,全球近5000家投资机构和知名企业宣布加入,全面促进商界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到了,企业由此被慢慢渗透。

这其中,金融机构的责任要从两个层面看待。柳学信解释称:“首先,金融机构本身也是一个企业,其自身也要对环保、社会、治理方面进行完善;其次,金融机构是通过投资来引导资源配置,据此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方向,比如,过去金融机构投资煤、火电,现在则投资新能源、风力发电等,有了投资,这些行业就能获得发展,通俗来说,企业做的事如果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就拿不到钱,继续从事会造成污染的事业,未来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方面看,企业和金融机构各自要承担的责任非常清晰。”

所以自21世纪起,很多头部企业都开始主动回应社会的期待,对标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主动践行ESG,国内的头部企业,如阿里、京东,都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纷纷入局“碳中和”。

“头部企业无论是出于市场竞争压力还是社会期待,都必须承担起责任。但是,整个社会的企业像一个金字塔,头部企业毕竟少,只有让‘底座’更广泛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行动起来,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来看,在我国,ESG这一解决方案以企业主动自觉为主,辅之于政府推动,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大部分普通企业都没有做到,所以我说‘万里长征’刚刚开始。”

抓住ESG发展机遇

但柳学信并不悲观,在他看来“万里长征一定会实现”。

如同环保问题,几十年前一些地方政府追求GDP,还会引进高污染产业,但随着经济发展,环保法律更严格,公众意识的提升,企业不道德、不作为,污染、浪费、996等都给人以负面印象。“现在,企业不光要挣钱,还要挣对的钱,要挣善的钱。消费者也愿意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买单,社会在进步,全球气候变暖等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所以就需要一种企业主动承担、主动践行的解决方案,而ESG恰好提供了这种解决方案。”

那么,从CSR到ESG,企业应该如何调整?

“如果企业本身就有为社会做贡献、促进人类发展的远大愿景,其实并不用调整,因为CSR和ESG一脉相承。但是,如果企业连社会责任都没关注,面对ESG一定会感到混乱。”

而对于这种企业,柳学信表示,首先要从内部发生改变,主动作为。其次,现在外部的监管环境已经越来越严格,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力争到2023年ESG报告披露“全覆盖”。港交所已经对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作出要求;在国外,欧盟于2022年6月22日通过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正式取代此前的《非财务报告指令》,要求所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据测算,将有5万家欧盟企业符合新规。

“因此这是外部环境的大趋势,大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未来国家也会要求中小企业作为。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必须顺应潮流,主动转型和践行。而且从目前国内外头部企业的实践来看,从长期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商业利益、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兼容的,践行ESG的企业都会得到很好的回报。现在,由于大部分企业尚未践行,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大企业、小企业都要有所为。”

客观而言,我国的ESG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国外ESG是从下而上的市场自发行为,而中国的ESG发展可以结合“自下向上”和“自上向下”两方面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近几年,国内多家机构已经加入PRI,如华夏基金、中欧基金、中国平安等,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都发布了ESG报告,国内上市的一些企业也开始主动发布,这些都是自发行为;从上往下,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发改委等各个部门都在推进,要求全面减排减碳,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对ESG相关工作做出部署,有了国家的推动,弯道超车并不难。

“中国底层的发展逻辑在改变,过去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追求经济、追求数量上的东西,现在我们转变发展模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而要坚持新的发展模式,就必然要践行ESG。所以,现在是发展ESG非常好的时机。”柳学信说道。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