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诗雨 陆肖肖 北京报道
能源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发展,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生存。
能源作为历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能源发展也提出多方要求,报告提到,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0月17日,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在答记者问时再次提到,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能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在进一步夯实常规能源保供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能源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
近1年时间内,能源安全被多次提及。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确保能源供应、促进电力充足供应等。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确保能源安全,要求“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
能源矿业研究员、智能化矿山推进会会长张立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仍需要有坚定可靠的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能源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以保障能源安全重要一环的煤炭为例,煤炭大省山西也在积极响应。中共二十大代表,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在10月18日二十大新闻中心首场集体采访中表示:“山西煤炭产能利用充分,产量储备充足,电力供应充裕,请大家放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做好能源增产保供工作,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山西力量。”
张吉福也说道,当前,国际国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国家保供要求,省委强调“山西要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决不能让国家为煤发愁,特别提出了‘三稳三不准’的要求。
推动能源低碳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能源安全保供,能源发展的低碳转型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低碳发展转型仍旧是能源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企业如何进行能源转型、低碳转型,两者如何兼顾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
任京东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也说道:“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紧紧围绕能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在进一步夯实常规能源保供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据任京东介绍,未来将坚决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从抓好形势监测和运行管理、协调保障发电燃料供应、加强煤炭电力产能建设、推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五个方面展开工作。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0%。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以鄂尔多斯为例,张立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大家都认为鄂尔多斯是靠煤炭、油气、羊绒、稀土等资源优势发展,号称‘羊煤土气’,现在不仅如此,更是‘追风逐日’,大片的荒漠成为风电光伏基地,‘只要功夫深、沙漠变成金’,成为一道靓丽的清洁能源风景线。”
新旧能源转型不可厚此薄彼
眼下,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的同时,如何把握新旧能源结构转型也是能源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林伯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在新旧能源转型的问题上,在新能源没有做大做强的前提下,如果旧能源过快的退出,可能会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在新旧能源转型,在先立后破的过程中,必须达成协同,而速度上的协同是需要过程的。
张立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首当其冲的是能源逐步转型发展,这个转型节奏要掌握好。能源转型等不得,但“运动式减碳”或者“碳冲锋”要不得,要建立在先立后破的基础之上,实现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良性互动和互补式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都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政策前提下,共同出力,不能厚此薄彼、贬一个抬一个,要稳步实现能源转型。
“具体来说,传统能源要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使传统能源由燃料向着原料转变;因地制宜,大力提升风光水、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推动新能源降低成本和提升消纳水平,加快储能技术和规模化发展,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特别加大绿色氢能、抽水蓄能等调节力度,多轮驱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发展,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张立宽向记者表示。
任京东也表示,在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过程中,也将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责任编辑:陆肖肖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