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敬 葛爱峰 深圳摄影报道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关于“时萃咖啡十几家线下门店一夜全关”的消息引发热议,有用户表示,包括深圳科兴科学园店在内的多家时萃咖啡都处于歇业或者暂停营业的转态,所有物品都被搬走,只剩空空荡荡的店铺。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多家时萃咖啡门店,发现均处于闭店状态。11月9日记者在时萃咖啡(新华保险大厦店)看到,该店大门紧闭,门前张贴的《闭店通知》显示,暂停营业系“因不可抗力因素”。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门店内桌椅等陈设一切正常,操作台上还贴着出入打卡的场所码,但其余物品均已清空。
随后,《华夏时报》记者在平台检索发现,时萃咖啡在深圳、广州的12家门店当前均处于暂停营业或歇业关闭状态,而拨打门店电话则均是暂停服务或关机状态。目前,时萃咖啡只有位于佛山市的岭南天地店仍在“营业中”。
创立于2019年5月的时萃咖啡,在过去三年半中先后拿到了共计5轮融资,在去年7月更是完成了近亿元融资。据悉,此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线下门店的拓展、品牌营销及线上线下创新产品的持续研发等。
彼时,众多投资机构给时萃的单店估值已超1亿元。3个月前,时萃咖啡还在广州永庆坊开出新店。如今,线下门店的大规模关闭。
“一家做线上精品咖啡的店转型做线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冒险的突破,因为线上线下的逻辑并不一致。”对此,洛克资本投资总监刘翰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线上咖啡的营销和线下咖啡的扩店不相同,营销方式、人员配置、管理人员等等,都是一个线上到线下的大考验。”
有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时萃咖啡线下门店的关闭或许与未能获得进一步的融资有关。“如今时萃咖啡线下线上联动发展遇挫,退出线下后可能面临着估值大幅缩水的问题,对后续融资也是不利因素,由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线下门店一夜关闭
在过去三年高歌猛进的时萃咖啡似乎被突然按下发展“暂停键”。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时萃咖啡门店,发现均处于闭店状态。其中新华保险大厦店大门紧闭,门前张贴的《闭店通知》显示,暂停营业系“因不可抗力因素”。店门口,《华夏时报》记者遇到了在附近上班的白领泽林,他告诉记者,正如门前贴着的通知一样,这家店在上个月底就已关,此前并没有听到相关消息。“感觉有点可惜,因为在附近上班,所以偶尔会来这里买咖啡喝,之前小程序里我还有消费券没用完。”
“感觉他们(时萃咖啡)的发展路线有点模糊,从做小包豆子到挂耳咖啡,后来又在一些店搞起了卖蛋糕的网红风格,定位不够清晰。”泽林说。
科兴科学园附近一家咖啡厅的老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听说时萃咖啡大规模闭店是由于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可能性。
对于大规模闭店原因、经营详情、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华夏时报》多次尝试联系时萃咖啡关联企业无锡欣旎科技有限公司并致函,但截至发稿未能获得回复。目前,该公司为“存续”状态。
广东省食安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时萃咖啡的大规模关店与其自身经营模式、产业链的完整度及门店的运营等方方面面相关。“这几年中国的咖啡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高速发展、高速扩容的红利期,如何做到线上与线下资源互融互通、短板互补是每一个品牌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关键在于其自身的整体运营能力。”
刘翰卿向记者指出,对于咖啡店,线上线下的逻辑并不一致。“三顿半最早在长沙开线下店铺,但是门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所以在大本营长沙并没有大规模的扩店计划,从这点可以看出线上精品咖啡扩展线下的尝试已经遭遇了失败。”
刘翰卿进一步分析表示,线上咖啡的营销和线下咖啡的扩店不相同,营销方式、人员配置、管理人员等等,都是一个线上到线下的大考验;大环境而言,资本退潮和疫情因素也是消费低迷的原因;最后从项目方和资方的角度分析,项目方拿了钱,如果做大是资本最关心的事情,在线上已经几乎没有增量的情况下,融资后只能走线下,来搏一把新的增长点,但是线下咖啡也是红海市场,要想分到一杯羹也是非常困难。线下的manner咖啡就没有发力线上,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它自己对于消费群体的定位。“我相信,时萃这轮尝试的失败会给其他线上想转型线下的品牌一定的经验。”
昔日“资本宠儿”
公开资料显示,拥有互联网基因的范若愚是时萃咖啡的创始人兼CEO。此前,他曾先后供职于Uber中国、滴滴、ofo等互联网企业。
时萃咖啡创立于2019年5月,那一年也是那个月,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立不久,时萃咖啡就获得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夏一平5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
最初,时萃咖啡通过微信小程序订阅制进行售卖,聚焦其创新的“甜甜圈”挂耳咖啡和精品咖啡豆,主打10元以下的低价位。此外,时萃咖啡还推出了冻干即溶咖啡、精萃咖啡液等。
线上端,时萃咖啡不乏亮眼的销售数据。2020年,时萃咖啡成为天猫超级品类日挂耳类目TOP1。另据天猫生意参谋平台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时萃咖啡天猫国产挂耳咖啡销量排行第一。
过去三年,时萃咖啡先后拿到了共计5轮融资。除了种子轮融资外,时萃咖啡在2019年拿到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又于2020年5月、2021年2月分别完成了都是数千万元的A轮和A+轮融资。
去年7月,时萃咖啡完成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笔融资,由博将资本领投,蚂蚁金服旗下基金凡创资本跟投的近亿元融资。此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线下门店的拓展、品牌营销及线上线下创新产品的持续研发等。
获得融资后,时萃咖啡便在2021年一头扎进线下门店的开店扩张中。截至此次闭店风波前,时萃咖啡在共在深圳、广州、佛山开出13家门店,门店数分别为9家、3家和1家。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时萃咖啡线下门店的选址符合当下流行消费场景的特征,有不少选址在CBD办公楼,也有像位于佛山岭南天地这种网红商圈的独栋门店,还有像位于永庆坊、走新中式古风的独栋门店。线下店的咖啡品类包括浓缩咖啡、无咖饮品、手冲咖啡、创意风味咖啡及氮气咖啡五个品类,价格区间为18至48元;而部分独栋或用餐面积较大的门店还会提供面包、蛋糕和轻食以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刘翰卿表示,线上咖啡的购买者只需要用手机就可以下单邮寄到家里,他们在乎的可能是价格或者尝试不同的口感,但是线下咖啡就存在地域性和便利程度差异,如果楼下就是精品咖啡价格实惠,大部分人不会走一个路口去买另一个品牌的咖啡。“未来线上咖啡走线下模式是必须做的事情,但是我不看好。必须做是因为线上饱和增长到头或者缓慢,必须开辟新的增长,不看好是因为太难。”
咖啡赛道“冰与火”之歌
今年以来,包括互联网、传统巨头在内的众多品牌纷纷跨界咖啡赛道,也有不少品牌正冲击资本市场。同样,也仍然有如从前的时萃咖啡一样被资本眷顾的咖啡“宠儿”们,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上半年,咖啡品牌发生了10起超过亿元的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48亿元。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和消费人群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样一个产品毛利率高、进入门槛低、消费者高频率消费、市场规模庞大的增量市场,自然会吸引众多企业入局。
不过,尽管赛道投融资火热,但咖啡赛道今年整体融资金额仅18.03亿元,不足去年同期50.76亿元的一半。《闲鱼2021创业避雷指南》还显示,咖啡店创业失败率位列第二。一边是赛道拥挤,一边是投资金额缩窄及因资金链状况等原因倒下的咖啡品牌,是什么导致咖啡赛道上演“冰与火”之歌?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1年至今,企业战略差异化与产品功能创新潮是国内咖啡赛道冷热不均的一个具体表现。“近两年大宗市场震荡狂飙,咖啡原料涨价潮此起彼伏,境内咖啡热潮与境外市场遇冷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瑞幸经历震荡,时萃面临调整的同时,星巴克、Tims则加大了对华投资。”
“咖啡赛道从资本狂热回归价值本源理应是大势所趋,近期投资总量趋缓就是一个说明,但目前断言咖啡赛道整体遇冷遇热都不够精准。”陈佳表示。
陈佳认为,在经历了赛道重构之后,咖啡产业链目前整体更加趋稳,逐步形成了一条重营收、重利润的健康赛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近期投资总额下降并非是赛道遇冷,而恰恰是对2021年以来投资过热的一种调整,这对整个产行业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任由新兴资本再次潮水般融入,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让靠创新发展业务的瑞幸们再次遭遇生存难题——时萃当前的线上线下大幅逆转恰恰就是这种调整的结果。”
刘翰卿向本报记者指出,短期内咖啡领域大规模洗牌的可能不大,但是基本的格局在未来3-5年已经能够确定,线上线下的品牌基本已经完成第一波的收割。“我们永远不缺乏新的入局者,但是现在的消费信心和咖啡消费整体的增速已经落后于咖啡整个市场的入局者。大家都在比存量,增量缓慢,这种竞争的格局下,新入局者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持自身的发展,存量的线上线下咖啡品牌则继续稳定自己的业务。”
因此,郭涛建议:“从业企业应在品牌打造、产品差异化、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全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则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和行业内白热化的竞争在国内咖啡市场产业链中,对于咖啡厅环节是不太看好。“但是可以考虑该产业链中的上下游环节。举例,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其上下游环节,如给这些咖啡厅提供咖啡豆、咖啡胶囊,或开始提供家庭用咖啡机等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