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11/20221111105044K65jWV5Q3a.jpg

“五看五审三结合”!镇巴打造助残基地小样板

王晓慧 2022-11-11 15:15:47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通过社会化工作方式、借助社会的力量创办助残基地,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培训和就业。

陕西省镇巴县是国家级重点帮扶山区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3万人,就业年龄阶段内5500余人。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就业增收、带动致富等问题,巩固好残疾人脱贫成果,2015年来,该县坚持采取“五看五审三结合”机制,在残疾人家门口建基地,共建成14个,其中市级9个,省级5个,通过搭平台、强培训、重服务、严监管等措施,累计带动残疾人户493户1541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五看”强基地,搭建就业增收平台

残疾人面临生理、心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就业创业需要克服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对就业服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此,镇巴县残联在选择助残基地的时候,首要看其位置是否在残疾人“家门口”。为选好基地,县残联通过对全县具有带动残疾户能力,且有助残带残意愿的企业进行摸排,如:天乐养殖位于兴隆镇茅坪村,周边共有残疾人家庭168户184人,已带动31户残疾人家庭,拣洗鸡蛋等工种适合残疾人;石鸭子公司位于观音镇田家坝村,周边四个村共有残疾人户72户212人,已带动41户,生猪养殖、腊肉加工等工种能安置残疾人户。如法炮制,对申报的每一个企业逐一过堂,确保助残增收基地成为残疾人户家门口的“挣钱基地”。

其次,看基地的主业是否为主导或特色产业。镇巴以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蚕桑、食用菌、腊肉等为特色产业的4+X模式。选定基地时,围绕主导产业优选具有发展优势和潜能的企业。

另外,看基地的盈利和带动能力是否强大。据记者了解,镇巴县残联对基地盈利及带动实力设有专门的考量标准体系,不达标的一律暂时不予纳入扶持,带动绩效好的继续鼓励支持。如:已连续扶持4年的青狮茶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高山云雾间,同时兴隆镇是全县产茶大镇,也是陕西第一支名茶“秦巴雾毫”的研发地。

同时,看基地的法人是否有助残扶弱爱心。通过对周边群众、消费群体及已经带动的脱贫户、残疾户多方面了解,看负责人扶残助弱的爱心善行、诚信度,并认真进行分析测评,从是否热衷社会公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等方面进行考量。如:方悦茶叶在没被确定为基地之前,一直默默奉献爱心,带动扶持老弱病残群众,每遇老年人、残疾人和学生利用节假日来采摘茶叶和收购时,公司负责人都会在他们的不知不觉中多支付一些爱心费用,既不伤自尊,又尽到帮助之意,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最后,看基地申报的资料是否合规有效。镇巴县残联坚持从严从实,把好资料审核关,从基地建设项目报告、申报书、审批表、企业近两年的财务审计报告、辐射带动残疾人花名册、残疾人证、扶持协议、务工工资及物资发放表、企业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现状图、规划图及荣誉证书等十多个方面,逐个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确保申报企业软硬件均全面达标。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是关键。选择带动能力强、行业前景好、连续盈利、位置处在残疾人较多的核心区企业作为带残助残基地,无疑为残疾人就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审”强带动,提升就业增收实效

当标准、规则明确之后,监管则是关键。

创建助残基地之后,镇巴县残联首先着重审其辐射带动全覆盖能力。重点核查是否将周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务工需求、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残疾人户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其次,审具体措施精准化。对各基地采取的具体帮扶举措从方便、适合残疾人,能为残疾人及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帮助,是否一户一策,一人一岗等方面进行把好关审核和引导指导,让每一条措施均能落实落细,产生效益;同时,审建设标准规范化。要求高标准做到“四有”,即有账本:资金收支平衡帐,基地资金独立核算,明确项目资金动向。有资料:基地主标识,相关制度,开展工作、上级领导检查指导相关记录及影像资料,物资发放、高于市场价回收产品花名册、印证资料及照片。有培训:有培训场地、计划、记录,相关表册及培训照片资料。有效果:帮扶对象通过基地扶持所得收入不少于4000元,支付印证资料。

微信图片_20221111103023(1).jpg

另外,审长效机制常态化。重点审核是否长期坚持将扶资扶物与扶技扶“智志”相结合,每年结合实际组织1-2期实用技术培训,切实让帮扶对象会操作、懂操作,不断提升务工和种养、加工能力水平,逐渐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渐渐可以独自发展。通过组织操作比赛、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活动,激励残疾人户自强自立、自尊自信。

最后,审督导整改严实化。在历次的督导检查验收中,镇巴县残联坚持从严从实,不仅要核实相关资料,同时要将资料中的每一项数据均与对应的残疾户面对面或者电话抽查核实,从协议签订、帮扶措施落实、就业增收效果、群众认可和满意度等方面逐个核对,在确保实效后方可支付扶持带动资金。对效果不明显、不达标、群众不认可不满意的,立即落实整改,再督导验收,直到全面达标。

创建助残增收基地,做好扶“志”、扶“智”文章,变“输血”为“造血”,最终让镇巴县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的梦想。

据记者了解,在不断地鼓励激励下,二级肢体残疾人白垣华从一名普通务工者发展成为合作社常务理事,年均收入近4万元,先后两次获得镇级优秀党员;二级听力残疾人许芳昌,坚持全日制为基地搞后勤服务,每年挣3万余元,既照顾了学生和家庭,还支持了老公在外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10余万元。

“三结合”强推进,实现就业增收双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为了实现残疾人就业增收双赢,镇巴县残联首先将相关工作与党建引领结合。推行基地党建+助残,以党建带群建,实现党建与助残工作同抓共管,相融共促。

据记者了解,基地负责人刘龙刚作为全县地产酒协会支部书记、腊肉协会副会长,长期坚持看望、慰问帮扶的残疾人户,仔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日常起居、工作生活等情况,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村支书卢大刚更是依托他丰富的资源优势,脚踏实地,为带动的残疾户提供有情怀、有温度的优质服务。

各基地都将党建引领作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抓手,传递着爱敬诚善的新时代社会风尚。

此外,与巩固脱贫成果结合。紧扣持续帮助残疾人增收和解困、坚决守住不发生因残返贫底线这个中心,各基地牢固树立共同富裕理念,积极履职尽责,青狮茶叶、君豪合作社、周照林、卢大刚、刘才旭被市残工委表彰为“十三五”残疾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

同时,与为民办实事结合。各基地负责人对帮扶对象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对行动及交通不便的实行开车免费接送到基地务工,对企业产品免费或成本价卖给帮扶对象,在一来二去的帮助和关心下,他们建立起了深厚帮扶情怀,助残基地成了残疾户的温馨之家。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镇巴县在助残增收基地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镇巴模式”。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