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11/20221116093511b2Na4wCdBe.jpg

疫情下10月消费有所下滑,“双十一”预售也未能拉涨快递物流

张智 2022-11-16 09:53:03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0月底就提前打响的“双11”购物节预售,似乎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9%,比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商务快件指数回落4.1个百分点。

快递数量回落的同时,消费也低于预期。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8%。

“从数据来看,10月疫情影响增强、汽车支撑减弱,就业压制尚未缓解,社零再度转负。”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综合来看,疫情多发散发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短期因素影响下市场供需两端有所收窄,消费和就业市场在上月好转的情况下再次受限。

“但是也要看到,基本生活消费、网上销售保持稳定,对于消费的支撑作用在逐步显现。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尽管消费增长面临很多困难,受到一些短期冲击,但是消费持续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10月数据下降

“今年以来,社零增速一直不太稳定,10月多地散发的疫情又对居民消费造成一波冲击。中高风险地区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居民生活半径缩小,城际出行减少,消费场景明显受限。”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10月份情况来看,受到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部分地区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部分服务性消费总体放缓。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其中餐饮收入下降8.1%。

生活必需品供应相关业态则保持小幅增长。前10个月,生活必需品供应比较集中的便利店、超市零售额分别增长4.6%和3.7%,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6%、4.2%和1.6%。

从10月份来看,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和4.1%,增速分别比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高8.3和4.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9%,和前一月的14.2%增长相比降幅明显。

在杨欣看来,这是由于汽车积压需求释放完毕,加上政策刺激效果进入平稳期,以及涉疫地区经销店闭店情况较突出,车展等活动也较少,汽车销售受阻。

而出行的数据也不尽如人意。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不过,尽管消费市场受到短期冲击,但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基础没有改变,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将延续。

一个亮点是,网络零售对市场销售的带动作用仍持续显现,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消费。近年来,线上消费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凸显,前10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9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而新业态、新热点不断出现,有望贡献新增长动力。

未来消费拉动或有所回暖

“总的来看,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消费还面临不少挑战,但是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逐步实施,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居民就业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保持恢复态势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付凌晖表示。

毕马威研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3.2%,但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仅为1.5%,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居民对就业预期、收入信心的修复,线下消费场景将逐步恢复,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支撑经济增长。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新的消费模式不断增加,对于消费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不过,付凌晖也指出,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国内需求恢复仍显不足,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

当前,“生产强、消费弱”的特征明显,对应的促消费政策也在不断升级。在9月12日的国常会上,提到要促进消费恢复成为主拉动力,同时多地政府借助十一黄金周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激活市场活力。

按照预测,接下来为稳定宏观经济大局,促进消费修复,政策面仍需要在适度扩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范围和力度,填补居民购买力缺口,刺激消费需求方面继续发力。

毕马威四季度《中国经济观察》研报也显示,展望下一阶段,疫情后消费的恢复一直弱于生 产、出口等领域,恢复空间依然很大。政府也在出台更 多的政策促进消费的复苏。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居民对就业预期、收入信心的修复,线下消费场景将逐步恢复,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支撑经济增长。

“从10月份情况看,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但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及时推出的各项稳经济政策也在持续显效,经济持续恢复态势仍能保持。按计划,下阶段,将狠抓政策落实见效,持续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付凌晖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