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乐 刘佳 北京报道
增资一直是近两年互联网小贷平台的趋势。
日前,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美团小贷”)注册资本从50亿元增资至75亿元,增幅达50%。
12月19日,美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增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微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平台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机构完成了增资,且多数增至50亿元。业内普遍认为,增资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的跨省展业门槛。
增幅达50%
近年来,美团小贷已有过三次增资,2019年,其注册资本从31000万美元增加至46000万美元;2021年6月份,该公司注册资本币种变更,由46000万美元变更为30.58亿元人民币;2021年8月份,注册资本由30.58亿元增至50亿元;2022年12月份,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75亿元,本次增资增幅达50%。
美团小贷2016年11月成立,注册地在重庆,法定代表人为彭千,由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由美团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爱企查显示,美团小贷经营范围包括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和以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其中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0%;上述业务的开展必须符合监管制度的规定)。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对于美团小贷此次增资,有业务发展方面的需要,小贷机构是多层次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银行来说是一种互补力量,预计未来全国性网络小贷机构跨省经营资质会集中在有真实需求且有场景的机构手中。
此外,美团小贷最新一笔ABS今年11月在上交所通过,该项目名为“招证-美好生活2022年2期1-20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金额达50亿元,招商证券为计划管理人。今年以来。美团小贷已经获批发行5期ABS产品,规模合计230亿元。
非银金融ABS具有原始资产小额、分散、优先级风险可控等特点,从综合收益、成交情况等维度来看,是当下金融机构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适度对外融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上述政策的出台,看似约束了小贷机构融资,其实是“去杠杆”的方法之一,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发展,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冰与火”
除了美团小贷,年内多家互联网系小贷机构增资均已超50亿元。
1月,360小贷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50亿元。2月,度小满旗下小贷注册资本由70亿元增至74亿元。4月,字节跳动旗下中融小贷增资至90亿元。6月,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由50亿元增至100亿元。7月,携程旗下小贷注册资本也增至50亿元。
2020年11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王蓬博表示,监管对小贷公司的净资产和融资规模的杠杆率都有了明确要求,这也是近一年多家小贷机构增资的原因之一。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小贷行业的整合、清退。
平安普惠、京东、度小满等旗下拥有多张网络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平台,都于今年开启了牌照整合工作。
行业加速整合的同时,小贷机构的数量也在持续减少。
1月,安徽、江苏两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接连披露了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名单,22家小贷公司被要求退出市场。3月,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了《关于取消16家“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资格的公告》。7月,海南省5家网络小贷公司被取消经营资格。6月和9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分别取消了6家和12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此外,全国各省也在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审核,清理不符合行业发展的机构。
今年10月,央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54家。贷款余额9076亿元,前三季度减少347亿元。在机构数量上,对比上季度数据减少了96家,全国小贷机构数量继续缩减。
“历经十年发展,小贷行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异化,一些机构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以‘刮骨疗毒’之势持续整顿小贷行业,采取了责令停业、取消试点资格等措施,其目的在于剔除小贷行业的‘沉疴旧疾’,使行业整体发展提质增效。”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指出,也有部分小贷机构受宏观环境与转型不及时等影响,无法适应当下市场环境选择主动退出,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贷行业正处于深度洗牌期。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