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3/20230309165835eekBYpuUsF.jpg

在变化的时代保持变化的独创思考法

宫本道人 2023-3-9 19:40:00

宫本道人/文

这是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会拿起这本书的读者,估计大多数都在日常工作中有切实体会: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商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过了“保质期”,昨天还是制胜法宝,今天就成了失败模板。公司拟定商业战略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简直不可能确立对未来的预期。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幸存下来?恐怕没有人为此不感到束手无策、彷徨无措吧。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就是本书要介绍的“科幻思考法”。

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虽然不是真正的谎言,但科幻思考法确实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思考诀窍。也就是说,它不是“能快速推导出时代所需答案的最新、最炫的思考法则”。为了说明它是什么,我想稍微卖个关子,请大家跟上我的节奏。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从事。比如日本有大概 21万名银行职员、32万名医生、58万名国家公务员。连法官这种看上去人数非常稀少的职业,全日本都有将近4000人。

曾几何时,这些职业名称是和“未来的梦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我认为,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每个人都会同时从事好几个职业,并因这样的组合而产生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将迎来“职业 = 自身”的时代。这样一来,成千上万人共同使用着的职业头衔,对你个人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作家”没什么了不起,“总裁”也不一定就很高端。大家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创制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衔。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失败的殿堂》(Institute of Brilliant Failures),这本书的作者是荷兰某商业学院的一个名叫保罗·路易·伊斯(Paul Louis Iske)的人。这个人给自己定的头衔简直棒极了,他说自己是“首席失败官”(Chief Failure Officer,简称 CFO)。实际上,从这个头衔根本看不出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但人们能感觉到他背负着了不得的重大任务。人们经常会想去掩盖失败,但任何创新的发明和发现背后,其实都积攒着几十倍的失败经验。愿意挺身而出为失败担责,这种态度不正是最好的创新吗?

顺带一提,我把自己称作“应用文学者”“科学文化作家”,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我的头衔。简单来说,创造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又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联系的、只属于自己的头衔,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科幻思考法”。

在科幻作品中,会出现很多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职业。因为科幻作品是在与现实世界不同时空的异世界中铺陈故事,所以需要虚构一些职业。既然时代的变化如此剧烈,那现实世界在未来大概也是如此。当下的规则和常识,到那个时候恐怕都不再适用。也就是说,你不能把过去取得成功的某个人当作偶像,通过复制这个人的经历来取得职业上的成功。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让我们可以创造出科幻作品般的虚构头衔,并把它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我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一直把科幻类的虚构文学作品当作学习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中学时,我读了科普作家竹内薰创作的《彭罗斯的扭曲四次元》等一系列科普书籍。他的一大特色,就是会在书的某些位置放入一篇小说。此外,科幻作品中有一些设定,需要读者通过大脑运算才能理解作品中的世界。通过阅读这些书,我学会了主动享受科学中的乐趣。我绝对说不上擅长理科,之所以能进入科学的世界,在大学里学习粒子物理和脑科学之类的知识,都是因为有虚构文学这个优秀的向导。

当然,虚构文学里有很多幻想的成分,不能代替可以学到正确知识的教科书,但是对于希望切身且直观地探索世界形态的人来说,虚构文学确实是最好的路标。所以,每当我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说要开始新的研究,或者要了解政治,又或者是想学习外国的文化时,我就会先去找相应主题的虚构文学作品来读。

在日本,科幻、奇幻类的小说,很多时候依然被划为“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实际上,这样的作品能够让大人保持灵活的头脑,在碰触未知的世界时体会到“切实的手感”。

美国科幻作家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对“90%的科幻小说都是骗小孩的垃圾”这种陈词滥调曾进行过如下反驳:

貌似毋庸置疑的事实:

90%的东西(不仅限于科幻小说)都是垃圾。

由此可以知道的第一件事:

科幻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垃圾,很遗憾这确实是事实。不过,考虑到任何领域里都充满垃圾,那科幻小说中存在这个比例的垃圾也算理所当然。

由此可以知道的第二件事: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可以和任何其他类型的最高水准的虚构文学相提并论。

这就是在科幻迷中广为传播的“斯特金定律”。不仅是在科幻领域,在艺术、商业领域中,90% 也都是垃圾,就连天才也逃不出这个定律。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是因为他们能在生产大量垃圾的过程中,顺带生产出杰作。对普通人来说更是这样,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至少也要进行 10次尝试,历经 9 次失败。在此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方式导致了失败,失败后能否站起来再次进行挑战,才是最重要的。这么一想,那些说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进行任何挑战的人只是在找借口,他们的态度其实相当傲慢。

可能因为我对这种科幻思考法太过熟悉,所以当我看到某种思考方法强调它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或者一个成功人士想对别人言传身教时,总是会觉得他们不是心怀善意地想让读者通往真正的成功之路,而是想通过显示自己的成功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我会因为感受到这种虚荣心的恶臭而退避三舍。所以,我不需要所谓的“成功人士”来教我正确答案,也不需要知道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我想要的思考方法是能像玩具那样被随意拆解玩耍,能让人感觉到新奇和兴奋,能让一个人找到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可能性的思考方法。

梦想不必总是积极的。有人梦想成为棒球选手,获得“三冠王”称号,也有人梦想成为巴黎时装周的模特。当然,在心中描绘这类华丽的成功场景是他们的个人自由。不过,就像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那样,幻想自己身处一个非常糟糕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环境,并在其中遭受巨大打击,其实也很令人兴奋。积极思维虽好,但如果太过,就有可能因为突然遭遇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在这个意义上,能够承认失败难以避免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科幻思考寻找的是自己的爱好与商业的连接点,它鼓励失败,也鼓励大家享受失败的过程。读科幻作品会让人兴奋,当然,这种兴奋的心情也可以被带到工作中去,甚至可以说,如果不兴奋起来,一个人的事业就没有未来。

虽然解释了这么多,但大家可能还是完全不明白科幻思考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它看上去好像很重要,也很有趣。目前能感受到这两点,我觉得就够了。我想在正文中再解释一些详细的理论。

在这里,我想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宫本道人,是一个在日本筑波大学分析虚构文学的应用可能性的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个漫画家,会创作科学领域的漫画。几年前,我开始了一项个人业务:独立开发并运营了面向中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工作坊,引导学生通过创作科幻故事来描绘未来图景。我也曾受邀为企业举办工作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科幻与商业连接在一起。

2018年,我把自己做的这些事告诉了三菱综合研究所的藤本敦也和关根秀真,这也成为本书诞生的契机之一。当时,为了纪念三菱综合研究所创办将满 50 周年,他们正在推进一个“构建50年后未来图景”的纪念性研究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两位老师很早就注意到了科幻在商业中的活用,于是找到了筑波大学的副教授大泽博隆,以及正在大泽老师那里进行研究的我进行咨询。就这样,以藤本老师和我为中心,以关根和大泽两位老师为协助,梳理“科幻思考”理论体系的项目启动了。

本书介绍的“科幻思考法”,正是诞生于这个项目。通过使用科幻思考法,我们构思出自己独有的未来故事,并把它运用到不同的商业场景中。我们为此开发了工作坊,用各种各样的场景反复实践,不断完善理论。本书中收录的短篇小说由高桥文树、柴田胜家、长谷敏司、林让治、松崎有理创作,我们借鉴与他们一起工作而得到的经验,参考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协助的小林直美的意见,让科幻式思考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之所以会撰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介绍这些方法和实际案例,让更多的商务人士掌握并使用“科幻思考法”。

本书介绍的思考方法对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实操性很强,人人都能轻松掌握。我们尤其想推荐给以下人群阅读:

• 为事业烦恼,读了很多设计思维、艺术思维之类的书却总是无法实践,对此感到非常苦恼的商务人士。

• 公司定下的目标全用数字表示,对数字感到非常厌倦的人。

• 负责业务开发和研究创新,努力思考未来社会形态的人。

• 每天烦恼于未来社会中自己的公司该走向何方的公司经营者。

• 从事城市规划之类的工作,致力于构想长期的社区图景的人。

• 想让孩子们对未来做更多思考的人。

科幻思考法的关键是要让思想从现实世界飞向虚构世界,然后再把它拉回现实并平稳着陆。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也是极其愉快的。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来回往复、随意畅想,然后将思想变为现实。科幻(Science Fiction)的“S”既是“Science”(科学)的“S”,也是“Self”(自我)的“S”。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编织故事,为了能生活在故事中的世界里。如果这本书能够为此稍微贡献一点力量,那我将感到非常开心。

(作者为科学文化作家、日本筑波大学HAI研究室研究员,本文为《科幻如何改变商业》一书序言,内容有删减)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