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养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据国家卫健委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这意味着,如何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迫在眉睫。
事实上,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早已出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以往工作时便提及,过去五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在规划未来一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仍存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成本偏高等问题。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服务话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多位代表委员纷纷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建言献策。
养老服务保障需求大幅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另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与之相伴的,是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养老服务保障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据了解,我国目前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又叫国家“9073”工程,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这意味着,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出发,大多数老年人未来都是居家和社区养老。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满足老年人助餐送餐、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近期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22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但不能忽视的是,当前居家养老产业的供给内容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难以满足人民日益高品质、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锡拈花湾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对养老多元化需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另一方面,居家养老产品体系不够丰富、市场化还不深、产品创新力不足、政策和管制力度略显薄弱,支撑其发展的人才和资金匮乏等方面。
事实上,如何加强养老服务再次在两会期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呼吁要打造更为舒适、全面的“养老服务圈”,助力实现“老有所养”。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吴国平在《关于进一步增强优质居家养老产品供给的建议》中提出,在进一步加大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要多措并举,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加强居家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补充我国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法律法规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有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但社区应发挥何种作用,未有明确规定。要加快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从宏观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减征或免征相关税费等,建立并完善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及实施管理规定等。
吴国平认为,养老事业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发力,建议先行先试,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部、省、市联合共建国家级养老服务示范项目模式,打造中央、地方合作共建新标杆,政企合作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标杆,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标杆,以此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舒心在《关于培育养老产业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建议》中提出,支持国资国企积极进入养老产业,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探索与布局。国有企业在城市之中有很多土地或物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可以将这些闲置资源进行盘活改造转为养老中心。这样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与拓展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之间的矛盾。并且国企在老年人心中信誉度也比较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他们的养老服务。
民进中央在《关于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中提出,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政策支持。
民进中央建议,完善推广照料假制度,根据老人的年龄及需要照料的程度,合理制定负责照料老人亲属的假期天数。在赡养老人退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家庭照料者的退税额度。同时,针对全职的家庭照料者,建议为生活困难的提供津贴,参照灵活就业人员,将长期在家照料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纳入社会保险体系。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